一般情况下,骨折一个月是否能走路,必须要根据骨折受伤的部位以及愈合情况来决定。
如果出现下肢足部的跖骨或者是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通常进行正规治疗一个月之后病情基本稳定,此时可以下地走路进行活动功能锻炼。但是如果是胫骨、股骨等部位发生骨折,一个月之后病情还是不稳定,需要继续治疗。治疗期间,建议患者适度运动,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应该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导致局部周围软组织异常。
一般情况下,脚踝骨折一个月能否走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1.能走路:如果患者的脚踝骨折是撕脱性骨折,而且对位比较好,及时地接受了正规的治疗,通常一个月就能够给予拆除外固定,通常能够在一个月后走路。
2.不能走路:但如果患者是严重脚踝骨折,出现双踝或者是三踝骨折,或者合并有踝关节脱位的情况,通常一个月骨折还没有能够长稳定,此时不能走路。
骨折一个月是不能好的,骨折的愈合时间通常在8周-12周左右,儿童的骨折愈合时间会提前至6至8周。儿童的血运丰富,骨折愈合能力强,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软组织损伤情况都会延长骨折的愈合。
通常情况下,大脚趾骨折一个月不一定能走路。具体分析如下: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如果患者的大脚趾骨折一个月,在临床上多久能下地走路,一般主要还是根据复查的片子来决定的。如果骨折愈合顺利的话,大约一个半月左右应该就有明显的骨痂生长了,那时候就可以进行拄拐下地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骨痂生长,则不能走路。
骨折一个月走路脚肿,可能是骨折还未愈合、走路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的。
1、骨折尚未完全恢复就可以负重行走,骨折不愈合后会导致足部肿胀,骨折的恢复一般需要2-3个月,在完全痊愈之前不要让患肢负重行走。
2、下肢肌肉长期不进行负重运动,会使下肢肌肉的肌肉强度下降,肌肉的功能不能正常的运转,下肢的血液循环会变得迟钝,造成下肢水肿。
跖骨骨折一个月一般可以在石膏的保护下负重行走,但是跖骨颈、跖骨头、跖骨基底部骨折等情况下不能步行,具体原因如下:
跖骨干骨折经克氏针、钢板、螺钉等固定后3~4周进行X光片检查,如果骨折有愈合迹象,可以在石膏的保护下尽早进行负重,从而缓解废用性骨疏松和小腿肌肉萎缩。跖骨颈、跖骨头、跖骨基底骨折,受伤后一个月内骨折处没有完全愈合,不能行走,否则会造成骨折的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