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中医调理方法有哪些

会员96790810 24 已回复
最近我一直睡不着觉,我拿了西药,还我想去拿点中药,失眠的中医调理方法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
失眠的中医调理方法如下:
1、保健疗法:每天数次按摩太阳穴和百会穴,用保健木梳头,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烦恼。
2、饮食疗法:取红枣、小麦、冰糖,先取红枣、小麦,用水煎去渣、取汁,再取冰糖末餐,每晚一次。
3、粥疗法:吃些枣子、肉、米饭和糖。先吃米饭和粥。烹调时加入枣和肉。粥煮好后,加糖煮一两次。一天一剂。
4、填脐疗法:取酸枣仁,研成细粉,放入肚脐,用上石止痛膏固定,每日换一次。
5、足部包扎疗法:取朱砂,加少许糊剂拌匀,敷于上石止痛膏上,贴于足心涌泉穴,每晚包扎固定一次。
有用0
相关问答

失眠的中医调理有以下六点:
1、是心火炽盛型,治疗法则是清心泻火安神,代表的方剂有朱砂安神丸、导赤散等。
2、是痰热扰心型,主要治则是清热化痰安神,代表的方剂有黄连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
3、是肝郁化火型,基本治则是疏肝泄热安神,代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栀子豉汤等。
4、是心脾两虚型,基本治法是补脾养心安神,代表的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
5、是心肾不交型,主要治法是养阴泻火安神,代表的方剂有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丸、孔圣枕中丹、交泰丸等。
6、是心虚胆怯证,基本治法是益气镇惊安神,代表的方剂是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等。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失眠的中医调理方法如下:
1、保健疗法:每天数次按摩太阳穴和百会穴,用保健木梳头,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烦恼。
2、饮食疗法:取红枣、小麦、冰糖,先取红枣、小麦,用水煎去渣、取汁,再取冰糖末餐,每晚一次。
3、粥疗法:吃些枣子、肉、米饭和糖。先吃米饭和粥。烹调时加入枣和肉。粥煮好后,加糖煮一两次。一天一剂。
4、填脐疗法:取酸枣仁,研成细粉,放入肚脐,用上石止痛膏固定,每日换一次。
5、足部包扎疗法:取朱砂,加少许糊剂拌匀,敷于上石止痛膏上,贴于足心涌泉穴,每晚包扎固定一次。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失眠通过中医来调理是有效果的,副作用较小,是治疗失眠不错的方法。
失眠往往由多种原因引起,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安全,而且副作用小。中医方面通常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失眠,包括用中药内服、针灸、拔火罐、艾灸、推拿、刮痧等方法,达到通经活络、化瘀行气、止痛散寒、安神助眠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的中药有安神补脑液、酸枣仁汤、柏子养心丸等,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最好,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治失眠的方法如下:
1、要放松心情,要固定时间睡觉,固定时间睡觉是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也是维持生物时钟稳定的首要条件,一般以每晚十点半左右上床入睡为最佳,早晨6-7点起床。
2、要有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3、在睡前不要过度刺激,如不要看过度刺激的电影、电视,喝具有兴奋性、刺激性的饮料,如浓茶或咖啡,睡前建议喝一杯温热的蜂蜜水或者牛奶。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中医调节失眠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服中药方剂,调理治疗失眠。
2.经络疗法、刮痧、拔罐、针灸、按摩也可以调理失眠。
3.通过生活方式进行调理,如改变饮食、运动和日常作息,有助于调理失眠。在应用过程中,以中药方剂为主,如葛亮散、黄连阿胶汤、霍青涤痰汤等。在医生的辨证施治下,合理应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对纠正失眠,改善不良症状大有裨益。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以下方法可用于改善长期失眠:
1.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固定生物钟来治疗。
2.睡前过度兴奋引起的失眠,可以通过听轻音乐、洗热水澡放松来改善。
3.对于过大的心理压力,要注意调节情绪,找他人倾诉,释放压力。
4.如果是生活习惯不规律引起的,就要避免熬夜工作和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可乐、酒、茶等。
5.也可用药物治疗,如中成药、地西泮类药物,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佐匹克隆等。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