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注意事项有哪些?

会员48184468 已回复
新型冠状病毒注意事项有哪些?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全科、体检分析、检验
已帮助用户: 58958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目前临床案例上可以看到,最小的有几个月的婴儿,最大的有80-90岁的老人,所有人群都可以被感染。对于老人来说需要格外注意的几点是1、不能随便停用治疗基础疾病的相关药物;2、要尽量提高自己的自身抵抗力,营养要跟上,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全面补充,吃的食物要丰富、不能挑食。饮水要多,一天饮水量至少要>1500ml,即3瓶矿泉水的量,要做好室内通风,老人经常在家里,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3、老人出门买菜、上街必须要佩戴口罩,在电梯间里也要佩戴口罩,如果按电梯按钮,最好戴着手套或拿着卫生纸。因为电梯按钮是非常重要的传染源。所以对于老年人,一定要避免让老人参加聚会性活动,避免和可能的传染源接触。
有用0
相关问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眼睛的症状有灼热感、双眼发痒、分泌物增多等。由于每个人的病情轻重程度不同,并且个人的体质不同,伴有的症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有部分人群会出现眼睛不适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的配合治疗。如果出现了眼睛流泪或者干涩的症状,可能是眼睑的结膜出现了出血的现象,因此结合医生的指导,积极的做病毒核酸检测。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新型冠状病毒儿童的症状多与流感症状相似,具体内容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儿童,多可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与流感症状相似,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的症状。如果感染时间较短或自身免疫功能强,可能会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需做好防护措施,及时就医进行明确,避免延误病情,危害身体健康。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说不上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有多长,可能在1~14天内,多数在3~7天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于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新冠病毒感染后,多数约3~7天内起病,少数病人可在感染后一天内起病,也有的病人感染后约2周起病。
所以暴露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的人通常需要及时检查。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通常情况下,舌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病症。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大多是由于感染了病毒或细菌导致的,其中以流感或者肺炎等病毒感染居多。主要表现仍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发烧、干咳、虚弱等,且部分病人可无临床症状,把它叫做无症状感染者。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需要及时到当地卫生部门就诊。这一部分病人还具有高度传染性,要重视强化管控。如果出现了交叉感染现象。

尹新芹主任医师五官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牙体牙髓病、根尖病、口腔黏膜病及儿童口腔病的诊治,尢其根管治疗及残根、残冠的保留。

绝大多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有发热临床现象,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
会出现寒战甚至惊厥,还有部分病人在临床上表现为低热,甚至无热。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烧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发冷,并且伴有轻度到中度的畏寒或怕冷。除体温升高外,病人有咳嗽、咳痰,还有腹泻和恶心等、呕吐及其他各种临床表现。如果是呼吸道疾病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还可能伴有其他器官系统受损情况。有些病人会有浑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头痛。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比较低下,因此还可能出现严重感染或者是并发其他疾病。一旦有此症状,在今后1周内,病人病程将逐步恶化,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选择就近就医。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会导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会对所有人都有一定的易感,包括小孩和婴儿,如果是老人和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会有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患儿的症状都比较轻微,大部分病人都有很好的预后。但也有一些严重的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是老年人,或者是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比如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脑血管疾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