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小板比率偏高,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由于血小板被自身抗体破坏,骨髓中尚未完全成熟的、体积较大的血小板就会提前释放出来,导致了外周血中大血小板比率偏高。同时,部分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也会出现大血小板比例偏高。同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了骨髓抑制,当骨髓抑制开始缓解时,大血小板比例也会偏高。
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指标,血小板聚集就是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通过黏附在纤维蛋白原,然后纤维蛋白原再黏附在另一侧的血小板上,通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就互相聚集在一起。血小板聚集率高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常见的原因有血栓前的状态和血栓性的疾病。
大型血小板比率降低,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巨核细胞不能正常分裂,导致大型血小板比例明显降低。
可能是肿瘤病患化疗后引起的,骨髓抑制期开始缓解,可以出现大血小板比例偏高,这是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当外周血中血小板破坏增多,而骨髓代偿造血功能良好时,也会出现大型血小板比例增高。
大型血小板比率偏高可以见于生理性,也可以见于病理性,大型血小板是,骨髓新产生血小板。人在一天内可有一定程度的波动。病理性的改变可以见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大型血小板比率增高,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大血小板是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也是根据血小板术计算出来的,与血脂高低是没有关系。如果血小板数正常,只大型血小板比率偏高,没有临床意义,无需治疗,血脂是否正常,可通过血脂四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