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在外伤早期会有2-3天的浮肿,一般会在7-10天后逐渐消失。但是跟骨位于四肢的远端,局部的软组织比较少,血液回流缓慢,从而使患肢出现轻微的肿胀。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通过服用迈之灵、红花、丹参等促进静脉回流的药物来帮助恢复。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肿胀比较严重,持续没有消失,就要考虑是否有下肢血栓的存在,应该做局部的超声检查,以排除血管损伤。
跟骨骨折主要是按照病情是否严重来分成多种不同的种类。Sanders根据骨折的轻重,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1、I型:关节内没有移位。
2、Ⅱ型:两段以上的跟骨后关节面,位移大于2mm,按原发性骨折的部位分为ⅡA、ⅡB、ⅡC型。
3、Ⅲ型:三段式移位的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断线,分为ⅢAB型、ⅢBC型、ⅢAC型。
4、IV类:四个或更多个部位的跟骨后关节面移位,其中包括粉碎性骨折。
Sanders分型基于冠状面CT扫描,由外而内分为三分A、B、C,分别代表骨折线的位置。分型如下:
1、I型:所有无移位骨折;
2、II型:二部分骨折,按骨折部位在A,B或C又分为IIa,IIb,IIc型骨折。
3、III型:三部分骨折,同样,根据骨折位置在A、B或C又为IIIab、IIIbc、IIIac骨折,典型的骨折具有中央压缩骨块。
4、IV型:骨折包含全部骨折线,IVabc。
在治疗上必须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方案,并要对每个病例进行仔细评估,才能确定最佳的处理方法。
通常来说,脚跟骨骨折建议进行物理治疗、一般治疗等。
脚跟骨骨折后,患者应该是卧床休息,初期可以做石膏,一个月之后可以进行下楼运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患肢的高抬,避免血凝结,加快其循环,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屈伸、位置、站等动作。主要是加强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夜间进行热敷,白日施针,配合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骨头汤、鱼汤、鸡汤等。
跟骨骨折通常在10-28天后消肿,但在个人体质、骨折程度、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下,消肿时间并非完全一致。
跟骨骨折后的肿胀消失与跟骨骨折的严重程度、周边软组织的损伤程度有关。如果仅是跟骨断裂,骨折断端的移位不明显,而且骨折不是粉碎性的,周围的软组织损伤相对轻微,骨折端出血相对少,软组织肿胀也相对轻微,消肿时间通常比较快,在10天左右通常能恢复。此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干预,还可以垫高患肢。
但是,如果骨折较为严重,通常会对周围的软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可能造成骨折断端出血,软组织严重肿胀,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到静脉的回流,所以消肿速度通常会比较慢,一般要28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