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溶血不合

会员1070179 27 已回复
医生您好?我是新疆伊犁的少数民族女教师,年龄27岁,“O”型血,我丈夫是“A”血型。我有个问题跟您请教咨询一下,是这样的:2008年2月底我怀孕第一胎的时候患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个月的时候早产了.....经检查宝宝的血是“A” 型,出生后宝宝体重也很轻,一星期以后宝宝就.............怀孕第二胎三个月的时候(2008年11月26日)在伊犁州人民医院妇产科溶血实验检查结果:溶血,1gC抗A效价:256,1gC抗B效价:64,第二次检查(2008年12月31日)检查结果:溶血,1gC抗A效价:512。 我是属于ABO溶血不合。
我想问您我州医院没有这样的先例,我这种情况怎样治疗,如何保护好胎儿的正常发育,我该怎么做?恳请您们在百忙中抽时间予以答复.
另外;经查阅得知,抗A效价升高孕妇可以用中药如(当归、川芎、木香、益草母、白芍等),对ABO不合者有一定疗效。请问?上述中药怎么用,每个药分别取多少克?请说明?多谢!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医生会员
擅长:
你好:
ABO血型不合易发生胎儿或是新生儿溶血。你的情况建议到更高一级的医疗单位就诊,遵医嘱处理。网上不指导具体用药。孕期用药需谨慎,你需要到医院遵医嘱治疗,切忌盲目用药,危害很大。
有用0
相关问答

ABO溶血一般能治愈。
ABO溶血性Rh溶血性贫血的病人通常情况较好,进展较缓慢。大部分患者在积极治疗下,都有较好的预后。然而,一旦出现了胆红素性脑炎,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的神经损伤。如果妈妈是O,爸爸A、B、AB等都会引起ABO的溶血。妊娠早期做好体检,如果出现ABO溶血,要及时进行全面的治疗,及时进行必要的调理。如果有需要,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降低胎儿的几率。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ABO溶血症一般指的是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情况下,溶血是因母子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下,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新生儿一般会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新生儿一旦出现症状,家长应及时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诊治,家长平时应多给新生儿喝热水,多让新生儿宝休息,以促进新生儿身体的恢复。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ABO溶血主要会出现黄疸、贫血。ABO溶血主要指的是母亲是O型血,而胎儿是A型或者是B型。母亲是AB型血或者是胎儿是O型血,则不会发生ABO溶血。黄疸出现得比较早,多数是在出生以后24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要给予光疗。经处理后,胆红素的数值下降的幅度不明显,或继续上升,那就需要给宝宝换血治疗。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ABO溶血多见于这个新生儿,就是孩子生下来以后就出现贫血黄疸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母子的血型不合,比如母亲一般为O型血,孩子可能是A型或者B型血,就比较容易出现ABO溶血,临床上ABO溶血如果是轻可以照蓝光,严重需要用白蛋白,必要时可以换血来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abo溶血可以光疗,光疗可以把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光红素,经尿液排出,或者阻断溶血,阻断溶血一般输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可以封闭吞噬细胞的Fc受体,把致敏的红细胞保存下来,这样可以抑制溶血。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一般来说,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中度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可以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来抑制溶血过程,减少换血。同时需动态检测胆红素变化,进行蓝光照射治疗,预防核黄疸发生。如果新生儿Rh溶血病严重,患儿出生时全身水肿、肝脾肿大呼吸窘迫,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重度溶血要保持有效通气,抽出腹水、或胸水,尽快进行换血治疗。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