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份差出是结肠炎,一直吃药有...

匿名 59岁 已回复
去年四月份差出是结肠炎,一直吃药有十个来月了,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配合中药汤济,开始几个月还管用,后来就不好用了,一直是肚子里胀气,一胀气就要去厕所,排出的都是气和粉红色的东西,前几天又吃固肠止泄丸和开胸顺气丸,开始几天还管点用,现在又不管用了就是胀气,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和心情有关系不?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武皓 山东齐鲁医院皮肤科 三级甲等
擅长:疤痕,痤疮,湿疹
已帮助用户: 72709
问题分析: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基本可以诊断您为结肠炎。
  结肠炎多数起病缓慢,少数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迁延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偶呈急性暴发,临床主要表现为:

  1、腹泻: 常为首发症状,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呈粘液便及脓血便,轻者每日3~4次,重者数十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腹痛: 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阵痛,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

  3、便秘: 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4、全身症状: 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等症。
有用0
关注
孙莉 医师 安徽省来安县三城医院儿科 一级丙等
擅长:儿科,
已帮助用户: 206082
问题分析: 您好,根据你的情况,是的,该病是和心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溃疡性结肠炎是免疫性疾病,发生原因很多,例如感染,情绪,以及免疫功能缺陷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说,气郁致百病,表现在结肠炎上尤为突出。所以,在治疗上您除了可以服用柳氮磺胺嘧啶外需要保持好的心情才是重要的。
意见建议:建议调摄心情,同时注意保暖和饮食卫生等。
有用0
相关问答

结肠炎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结肠炎性改变的疾病。结肠炎是消化系统非常常见的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急性结肠炎常见的原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细菌或者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急性结肠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结肠炎一般不可以不吃药。
结肠炎不能不用药物治疗。不管是严重的还是严重的,不用药物,都有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恶化,这对患者的康复和康复都是不利的。结肠炎可以口服环丙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硫代嘌呤是常见的硫唑嘌呤。如果是轻微的大肠炎症,可以口服5-氨基水杨酸或柳氮磺胺吡啶,严重的还可以口服甲泼尼龙等。另外,也可以采用生化药剂进行处理。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结肠炎可能会导致失眠。
因为结肠炎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的情况,患者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睡眠异常,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睡眠不佳。结肠炎的发生还与精神因素有关系。结肠炎患者可能精神压力大,或者有某些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失眠。甚至有的患者持续时间长了,会影响个人生活和工作。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结肠炎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口服中药,大概有60%-70%病人经过有效治疗,症状能逐渐的好转。而有30%左右的病人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因为结肠炎的病人,在平时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调理,不能暴饮暴食,注意少食多餐。但是也应该保证每天热量的摄入量,多补充粗纤维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适当的补充富含蛋白质。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结肠炎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口服中药,大概有60%-70%病人经过有效治疗,症状能逐渐的好转。而有30%左右的病人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因为结肠炎的病人,在平时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调理,不能暴饮暴食,注意少食多餐。但是也应该保证每天热量的摄入量,多补充粗纤维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类的食品,适当的补充富含蛋白质。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结肠炎吃药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好,平时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休息和饮食,应该要规律多吃香蕉,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要注意加强的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平时不要喝酒抽烟,也不要吃上火的食物。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