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发烧
用什么抗生素

会员782716 32 已回复
产褥感染发烧
用什么抗生素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蒋欢梅 医师 石家庄市中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血液病 肾病
已帮助用户: 74106

产褥热:分娩或器械性流产后胎盘位置的感染所致的一种异常情况,其特点为不超过38摄氏度的轻度发热,但可发展成局限性子宫内膜炎,或经子宫壁扩散而发生腹膜炎,或进入血流而产生败血症 .产褥热是产后感染的原因之一,需要积极的治疗。
有用0
关注
徐申 晏城镇中心医院门诊五官科 一级甲等
擅长:五官科、龋齿、
已帮助用户: 39716
你好,建议使用青霉素输液治疗,多喝水,注意会阴部卫生。
有用0
关注
陈杰波 医师 威县贺营乡陈庄村第一卫生室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老年便秘,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已帮助用户: 193735
你说的产褥热就是产后感染的原因啊,需要积极抗菌消炎治疗。建议输液菌必治
有用0
关注
高国静 医师 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 二级
擅长: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痛经
已帮助用户: 340253
指导意见:关键的问题是哪里出现啦炎症引起的发烧,是乳腺炎,还是产褥热,还是感冒,目前不适宜哺乳,建议你看医生确诊是哪里除啦问题才发烧。孩子要喂奶粉或代乳妈妈,你的乳汁要用吸奶器抽吸,保持疏通。
有用0
相关问答

产褥感染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疼痛等。
产褥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疼痛、异常产褥,脱水是引起早期发热的主要原因。根据感染的部位、程度、扩散范围不同,可分为会阴、阴道、宫颈、腹部伤口、子宫切口、局部感染、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腹膜炎、血栓静脉炎、败血症等。产褥感染的患者通常可以按照医嘱使用抗感染的药物进行治疗。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产褥感染为病原体感染,指在分娩和产褥期生殖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局部发生炎症,较常表现为下腹痛、发热,产后恶露不正常,和产妇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或者贫血都是很重要的。
在临床中,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同时还要做好护理工作。生完孩子后要注意休息、不受凉、多喝水,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平衡营养饮食,勿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及冷食,一有发烧,下腹痛、异常恶露,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产褥感染吃以下食物比较好:
1、多喝汤:汤容易消化,产妇多喝鲫鱼汤、乌鸡汤、猪蹄汤等,这样不仅能补充营养,还能补充身体的水分。
2、多吃优质的蛋白质:优质的蛋白质可以选择鸡蛋、牛肉、鸡肉等。
3、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平时要少吃西瓜、梨等凉性水果。
4、多吃一些活血的食品:红糖、猪肝等具有促进排泄恶露的功效,不过在产后2-3个星期以后要少吃红糖。
5、多吃一些具有补血作用的食品,如桂圆、枸杞、红枣、腰花等。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情况下,产褥感染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来预防,具体内容如下:
如果要避免发生产褥感染,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提高免疫力,以降低外邪的入侵几率。其次,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要及时更换、清洗内裤,避免产后的细菌传播。如果出现白带或者是外阴瘙痒,一定要尽早进行处理,以免耽误病情。此外,在产褥期期间,患者要尽量避免发生性行为,尽量避免盆浴,以免感染。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发烧的病人吃抗生素一般起不到作用。首先要明确病因,不要盲目用药,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是可以吃抗生素药物来进行消炎,缓解发烧的症状。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伤风感冒和麻疹使用抗生素药物,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因为抗生素没有抗病毒的作用,还会导致发烧症状加重。患者如果有发烧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查看病因,并遵医嘱进行服药。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产褥感染是指在产后42天内,导致局部和全身性的感染。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发热、腹痛、异常的恶露、会阴切口感染、阴道炎、宫颈炎、宫体炎、子宫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的盆腔腹膜炎、弥漫性腹膜炎,甚至形成局部的脓肿。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