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凝血时间,就是把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到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就称为凝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正常范围是4-12分钟。凝血时间延长,常见于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缺乏,包括凝血因子12、凝血因子11、凝血9、8、10、5、2以及凝血因子。
其实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成固体状态的时间,正常是4-12分钟,凝血时间延长,常见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8缺乏的血友病a病人,凝血因子9缺乏的血友病b病人,由于凝血因子缺乏。他们的凝血时间都明显延长。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简称APTT,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钙离子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正常,范围为31—43秒。
常常见于肝脏疾病或者一些出血性疾病。检查结果偏高,还不能完全确定临床疾病的性质及状况,可以完善其他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或者一些血液分析检查,确定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低,往往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高脂血症的,或者是恶性肿瘤的,同时伴有血小板升高,提示血栓形成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应该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或者是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低的不是很多,因此要注意复查血凝,防止误差。
出血时间就是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正常范围是4-8分钟,超过9分钟以上为异常。出血时间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无力症,维生素C缺乏症,以及应用了抗血小板药物后。凝血时间就是指静脉血放入试管内,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正常范围是4-12分钟,凝血时间延长,可见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