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治疗右室双出口

会员10693583 44 已回复
有缺氧性昏厥,蹲踞及杵状指趾。无肺动脉狭窄者肺血增多,易发生肺动脉高压,类似巨大室间隔缺损。 这非常痛苦,已经困惑我好久了,请问医师有啥办法啊请问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共6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黄树菁 医师 威县七级中心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细菌性阴道病,盆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 131127
指导意见:无肺动脉狭窄者,应在婴幼儿时施行手术,根据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瓣口之间距离,可在右心室内安放心内隧道或管道,但在肺动脉下的室间隔缺损可选用大动脉调转术和修复室间隔缺损。
有用0
孟梓若 外科
擅长:器官移植、性功能障碍、心血管外科
已帮助用户: 8073
你好,手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常规强心利尿治疗3-6个月,并注意补钾。   2、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延长强心利尿治疗时间,并适量加用转换酶抑制剂等血管活性药物。   3、建议每年进行1次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祝早日康复
有用0
袁臣绪 儿科
擅长:抽动症、手足口病、血管瘤
你好,右室双出口的类型,按Van Praagh字标命名法,在临床上多见的是SDD型,其次为SDL型和ILL型,还有少数为SLL型、IDD型和IDL型等,其手术方法应按畸形的类型、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和有无肺动脉狭窄等而定。祝早日康复
有用0
雷振轩 中医科
擅长:中医、骨伤、按摩
你好,手术适应证:无肺动脉狭窄者,应在婴幼儿时施行手术,根据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瓣口之间距离,可在右心室内安放心内隧道或管道,但在肺动脉下的室间隔缺损可选用大动脉调转术和修复室间隔缺损。祝早日康复
有用0
汤忆翠 内科
擅长:红斑狼疮、内科其它
你好,合并肺动脉狭窄者,在SDD型和ILL型应用跨越瓣环的右室流出道补片,但在心内安放管道的病例,则作右室到肺动脉的心外管道。在SLL型和IDD型应用左心室到肺动脉心外管道祝早日康复
有用0
戴灵薇 传染科
擅长:乙肝、传染科综合
你好,根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选用心内隧道或管道,室间隔缺损过小者应切除缺损前上缘肌肉以扩大缺损,防止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有主动脉瓣下型、肺动脉瓣下型、与两只大动脉相关的双关形式间隔缺损、远离两个半膜无关形式间隔缺损这四种。室间隔缺损与两只大动脉开口的位置关系,一直是由于决定右室双出口手术方案的重要方面,但由于经典分流方法,仅考虑到解剖学的关系,未考虑到血流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的,所以对选择手术方式的指导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无肺动脉狭窄者,根据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瓣口之间距离,可在右心室内安放心内隧道或管道,但在肺动脉下的室间隔缺损可选用大动脉调转术和修复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是圆锥动脉干不同旋转程度所造成的右心室有两个大动脉发出,发出程度不同,主动脉骑跨程度以及病情不同。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小儿右室双出口应综合治疗,包括内科抗心力衰竭治疗和外科治疗。
小儿右室双出口是主动脉和肺动脉均起自右心室,或一个大动脉和另一个大动脉的大部分均起自右心室。患儿可有发绀、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心力衰竭和纠正缺氧、酸中毒。而通常应尽早行完全根治手术。手术的目的主要包括:建立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通道,建立右心室与肺动脉间的通路,修复伴发的畸形。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小儿右室双出口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右室双出口是指主动脉与肺动脉均起自右心室或一支动脉与另一支动脉的约50%均起自右心室,可以根据室缺的位置进行分型。针对室缺位于主动脉瓣下的患者进,通过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相对较高,预后比较良好。针对室缺位于肺动脉瓣下的患者,通常通过交换两支大动脉位置,建立内隧道的手术来治疗。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采用的手术方式也不同,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可能是因为检查宝贝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缺氧症状,建议首选去当地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手术治疗,请你无需担心

孔令和主治医师内科惠民县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189899
擅长:肺气肿,感冒,大叶性肺炎,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

指导意见:您好,小孩子目前这情况的话,这个考虑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我建议最好是做一下心脏彩超检查来确诊的,而且像这个疾病最好是定期复查如果没有肺动脉高压,也没有任何症状的话,定期复查就可以。

柳佳鑫医师内科襄阳市瑞京糖尿病医院已帮助用户:81646
擅长: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