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能存活吗?

会员10167433 1 已回复
我好朋友的孩子昨天在医院出生,全身青紫,医生怀疑是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请问这病要怎么样确诊?并且如果真的是这种病的话,还是能存活下来吗?以后他的健康会有影响吗?请问这病要怎么样确诊?并且如果真的是这种病的话,还是能存活下来吗?以后他的健康会有影响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哲 威县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一级甲等
擅长:儿童保健,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湿疹等
已帮助用户: 185083
指导意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药物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先天性多见,主要由于药物或化学物接触引起。
有用0
赵云卓 儿科
擅长:小儿脑瘫、水痘、小儿眼科
您好: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有家族史,出生后或儿童时期即开始青紫,但无先天性心脏病体征和心肺功能不全症状,无杵状指,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一部分患者经维生素C和亚甲蓝治疗后发绀可减轻或暂时消失。
有用0
袁臣绪 儿科
擅长:抽动症、手足口病、血管瘤
您好: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又称单纯红细胞型,其酶缺陷仅见于红细胞,纯合子红细胞中b5R活性显著降低,血中MetHb含量增高,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紫绀。Ⅱ型预后不良,多于出生后3个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多数夭折。
有用0
方梓琪 妇产科
擅长:艾滋病、皮肤综合尖锐湿疣
您好:首先,要请经管医师排除心肺疾病。其次,做一下血气分析,测定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超过3%即可确诊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若要进一步诊断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尚需做酶学分析和基因检查。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在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输氧来缓解患者的缺氧性。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因为二价铁在血液里被氧化形成三价铁,因为其与氧的结合能力较弱,所以会导致患者的呼吸困难,可以通过大量的输注来降低身体中的毒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维他命C和阿霉素,这两种药都是可以还原三价铁,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这样就能提高血液中的血液中的含量,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就可以让患者的身体出现缺氧现象,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以通过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高铁血红蛋白症,是因为血红蛋白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这样血红蛋白就失去了携带氧的能力,如果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情况,建议患者平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病发时还可以卧床休息,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美蓝、维生素C、核黄素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病人从一出生就表现为无证性的紫绀,呈蓝灰色、灰褐色或紫色,主要表现在口唇、口腔粘膜、舌、鼻、额、耳、甲床,同时还会出现智力障碍、生长迟缓等症状。
2、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反应迟缓的患者以无症状性紫绀为主,而急性者会出现低氧,其严重程度取决于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
3、肠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个别病人会出现疲倦症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问题分析:你好,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表明体内储备铁或血清铁,在体内超标,要低铁饮食,少吃含铁食物。
意见建议:建议少吃含铁多的食物,如瘦肉,木耳、芹菜等,避免高铁饮食,定期检查铁蛋白及时了解体内铁的情况,必要时使用去铁胺药物治疗。

李国栋医师内科曹县磐石医院已帮助用户:3991
擅长:慢性肾衰竭,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少尿

病情分析: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遗传因素或吸收毒性化合物后由红细胞产生的,其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即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由于缺乏细胞色素b5还原酶,这是由于基因水平异常导致的
意见建议: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有轻度症状或为改善发绀者可口服维生素C,100~200mg,3次/d,可使MetHb降低,但不能降至正常范围。

年争好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1524
擅长:临床常见疾病

问题分析:先天性酶缺乏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由于红细胞内二磷酸吡啶核苷酸黄递酶缺乏,致红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正常血红蛋白的速度减慢,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可高达50%以上.
意见建议:建议你还是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为好,祝你健康。

朱锦莉副主任医师内科锦州市中心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脑血栓,脑出血,颅内感染,脱髓鞘性病变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