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 梦游症 频繁发作 应该怎么治疗?

会员10154326 14岁 已回复
14岁女孩 梦游症 频繁发作 应该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左路杰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
擅长:内科、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 101147

意见建议:人们习惯说的梦游症,医学上称“睡行症”。是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这类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时,梦游者在睡眠中突然眼睛凝视起来,但不看东西,然后下床在意识朦胧不清的情况下进行某种活动。下床行走时,周围虽漆黑一片,但患者一般不会碰到什么东西,而且还行走自如。据了解,梦游者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走路姿势与平时一样,甚至他们还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活动。梦游是一种奇异的意识状态,患者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失去了联系。他们的情绪有时会波动很大,甚至说一大堆胡话,别人很难听懂。梦游时患者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也很难被强行唤醒。患者虽意识不清,但动作似乎有目的性似的,似乎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发作后多能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梦游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1/3段的深睡期,次晨醒来,对晚间发生的事茫然无知,完全遗忘。该病发作次数不多时,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者,可短期晚睡前服用安定2.5毫克,以减少或控制发作。
有用0
相关问答

首先可以通过口服安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和高度紧张。然后是需要做好睡眠环境的保护,在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者引起意外伤害。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意见建议:人们习惯说的梦游症,医学上称“睡行症”。是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这类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时,梦游者在睡眠中突然眼睛凝视起来,但不看东西,然后下床在意识朦胧不清的情况下进行某种活动。下床行走时,周围虽漆黑一片,但患者一般不会碰到什么东西,而且还行走自如。据了解,梦游者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走路姿势与平时一样,甚至他们还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活动。梦游是一种奇异的意识状态,患者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失去了联系。他们的情绪有时会波动很大,甚至说一大堆胡话,别人很难听懂。梦游时患者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也很难被强行唤醒。患者虽意识不清,但动作似乎有目的性似的,似乎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发作后多能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梦游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1/3段的深睡期,次晨醒来,对晚间发生的事茫然无知,完全遗忘。该病发作次数不多时,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者,可短期晚睡前服用安定2.5毫克,以减少或控制发作。

左路杰内科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101147
擅长:内科、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 梦游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属于功能性变化;少数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癫痫合并梦游等。多数可在数年后自愈,

李双芹儿科威县贺营乡小营卫生室已帮助用户:143936
擅长:小儿内科

病情分析: 你好!梦游症是因为大脑和小脑没有同步休眠而产生的异常活动,就该症通过中医中药调理是能消除的

罗英春其他皮肤科威县大宁北台吉村卫生室已帮助用户:152809
擅长:皮肤过敏

问题分析:你好,一般引起睡觉梦游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诱发的。 因此经常梦游的人一定要加强锻炼,同时更要注意休息,调节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
意见建议: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营造好的睡眠环境,养成按时入睡和起床的良好习惯,稳定睡眠,避免引起大脑皮层细胞的过度疲劳,生活中和足以这些对你有很好的帮助。祝健康

王伟外科山东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13848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心理分析:你好,梦游症状根据个人的情况有集中常见的引发情况,一种是由于思虑过多大脑过度劳累,平时精神恍惚的状况,一种有情绪的因素引发,同时会伴随情绪易怒易激惹。还有一种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主要是肥胖和脾胃等原因引起。还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你这个症状的描述过于简单无法确定,同时对于梦游的情况,也不要想着自己去解决,除了情绪的状况有可能因为情景和悉心的照顾好转之外,其他的情况很难改善。所以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早就医。
心理指导: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早就医,想要自己解决难度很大。也要打听一下孩子的最近的情绪波动状况,向医生提供全面的信息方便就医

张英爽心理诊所私人心理咨询师已帮助用户:684
擅长:疑心病,心理障碍,无用感,手机依赖症,心境不良,儿童离别焦虑,产后抑郁,情感障碍,场所恐惧,恋爱挫折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