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会员9835701 42 已回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史艺红 邢台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脑血管及妇产科疑难杂症
已帮助用户: 14576
病情分析: 目前是可以采取药物来改善微循环的,还可以采取中药调理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休息,忌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的慑入。
有用0
关注
张建国 医师 河北省邢台威县贺营乡卫生院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崩漏,痛经,妊娠小便淋痛
已帮助用户: 211312
指导意见:对冠心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继续进展;药物或手术防治心肌缺血、左室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对有再梗或猝死高危险性者应尽量减少易患因素。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低脂低盐饮食是重要的保健措施,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更为迫切的任务。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冠心病的发病率可显著降低。
有用0
关注
马国妹 医师 河北邢台桥东妇幼保健站妇产科
擅长:妇产科,尤其擅长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
已帮助用户: 174720
指导意见:您好!这说明你现在血管质量不好,平时应多喝水,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清淡食物,保持血脂正常非常重要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否严重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如果现动脉斑块极其不稳定,也就是所说的易损斑块时,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会出现出血,形成血栓,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这种情况下,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如果动脉斑块稳定,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不严重。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主动疗法,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但是很难彻底治愈。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临床表现,可以进行积极的介入治疗。
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影响,调整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定期运动,对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药物治疗,以延缓其病情发展。
如果有明显的临床表现,需要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处理。服用阿斯匹林具有一定的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服用他汀类的药物来达到降脂的目的。当血管内出现较大的动脉瘤时,必须进行外科手术。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乱用药物。如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介入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有:
1、降血脂的药物,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为主;
2、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预防血管狭窄的发生,目前最常用的是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3、对于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或梗阻的患者,可采用溶栓药物,再加抗凝药物;
4、倍他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和缺血的药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主动肺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是动脉血管老化病变的一种状态,常在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中被发现。正常动脉血管的平滑肌层比较厚,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可以应对血压的突然上升,以保证灌注血管不易爆裂,但是老年人或长期高血压的病人,动脉血管的肌层弹性变差甚至完全消失,对血压变化不再有调节能力,导致脉压差增大,如果合并粥样斑块,则斑块也很容易破裂,造成局部血管闭塞。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有冠心病的人不宜长时间饮用纯牛奶。纯牛奶中的胆固醇含量比较高,长期食用容易引起LDL胆固醇升高,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脂会导致斑块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血管的狭窄,甚至是彻底的堵塞。这类患者自身需要LDL低于1.8mmol/L,长期饮用纯牛奶会造成血脂难以控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与治疗主要是以下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心绞痛,即在心前区或者胸腔后发生疼痛感觉,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相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症状。一般表现可有脑力和体力衰退。随着血管斑块的形成,不同的病变部位也会出现不同的缺血症状。在治疗方面,可以使用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物,可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病变发展,用于预防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常用的口服药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吲噪布芬和西洛他唑;静脉药物包括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埃替非巴肽等药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