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长期性失眠。吃复方枣仁胶囊会有

会员117471593 25岁 悬赏5元 已回复
长期性失眠。吃复方枣仁胶囊会有依赖性吗?一次最多可以吃几粒?吃多了吃久了会对身体有害吗?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陶丽萍 主治医师 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脑病,老年急性动脉栓塞,老年人脑出血,脑血栓...
已帮助用户: 71326
指导意见:这种药物是中成药,不会有大的副作用,没有依赖性的,可以按照说明书口服,可以注意观察一下。
有用0
关注
张丞 医师 宜春浙赣友好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胃溃疡,神经性头痛,甲状腺相关眼病,脑血栓,痛风,...
已帮助用户: 80763
问题分析:复方枣仁胶囊,这个药是中成药,相对来说没什么副作用,一般不会出现依赖性的,
意见建议:这个一般不会导致依赖性,你也别太过担心了,可以服用调理一段时间,平时多吃点龙眼红枣,有助于帮助睡眠
有用0
崔坤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私人心理咨询师心理诊所
擅长:心理障碍,情感障碍,疑心病,表情淡漠,偏执状态,应...
已帮助用户: 26811
心理分析:患者的症状是失眠,药物治疗都有副作用,容易产生抗药性,对肝肾有影响。最好定期去医院检查一下。
心理指导:平时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心情舒畅有助于进入睡眠。可以进行放松训练。有时间要多出去散散心。睡觉以前喝一杯牛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有用0
相关问答

复方枣仁胶囊治疗失眠效果好。
复方枣仁胶囊对轻中度失眠疗效相对较好,对顽固性失眠疗效相对较差。需要配合镇静催眠药物才能有效治疗顽固性失眠。复方酸枣仁胶囊中的酸枣仁性味酸平,具有养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盗汗等疾病。而且该药物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对早期轻中度失眠有较好的疗效,对部分精神症状有明显改善。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这药治疗失眠效果是比较好的,失眠,考虑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可能性大,很多种因素可以引起失眠,所以治疗失眠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原因一,情绪波动。生气、换环境、心里压力大等;原因二,疾病。神经、心脏、颈椎、大脑、胃病等。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长期性失眠治疗方案如下:
1、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安眠药目前有市面上常用的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受体兴奋剂。如果是长期失眠,还必须考虑失眠是否是工病、躯干的疾病。必须以治疗身体疾病为目标。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抑郁症的症状,长期失眠患者可以用抗抑郁药治疗,可以吃睾酮类、米氮平类进行辅助治疗。
2、饮食;可以吃很多核桃。核桃是滋补品,可以有效缓解睡眠不好、夜长梦多、精神不好的症状。如果每天早晚能吃核桃,对治疗失眠更有好处。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失眠吃枣仁胶囊有效果。
枣仁胶囊是中成药。最重要的成分是酸枣仁和延胡素,具有稳定心情的作用,因此可以治疗失眠。中医重视辨证的本质,酸枣仁胶囊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失眠都有效。所以对轻度失眠效果更好。失眠严重的话,效果也不明显。另外,要结合其余的方式,如改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要通过综合调理治疗失眠,必要时结合抗焦虑、安神的西药治疗。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长期失眠有以下治疗方法:
1.健康和饮食疗法,可以选择养生百合粥、温牛奶、蜂蜜枸杞茶等。睡觉前对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2.保持健康的心态,据调查,乐观开朗的人,他学生的饮食和运动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他学生不受散漫的感情影响,睡眠质量也很好。
3.长期失眠多梦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坚持服用褪黑素等药品,能舒筋活络,有一定程度的安神睡眠、调节肝、脾、肺功能作用。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长期性失眠治疗方法如下:
一、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睡前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喝酒,不要喝咖啡。
二、让睡眠环境舒适。比如光线要暗一些,环境要安静一些,床上用品要柔软一些。这些都有利于睡眠。
三、不要强迫自己睡觉,尤其是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起来做点事情,困了再去睡觉。如果通过以上情况仍然失眠,建议可以在神经科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右佐匹克隆等药物帮助睡眠。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