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通常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为3-5天。在发病前,婴儿可能出现的前驱症状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此外,婴儿的口腔粘膜上可能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到绿豆大小的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期为斑丘疹,后变为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比水痘皮疹小,质地坚硬,皮疹消退后不会留下疤痕或色素沉淀,如果再发生感染,会加重皮肤的损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发展为有肺炎、脑膜炎等疾病的趋势,应立刻到医院治疗。
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婴幼儿的手足口病。
若无严重的并发症,则大多会在一星期左右恢复正常。在患病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发生相互传染。另外,还要注意保持面部和牙齿的卫生。要多休息,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对于普通的药物,主要是降温镇静,防止高热和惊厥。如果是38.5℃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物理降温,服用一些退烧药,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体内的水分和水分的均衡。
婴儿手足口病通常表现为口腔咽喉部有疱疹,还可能班鸥流口水、拒食、食欲降低等症状,同时手、足、臀部、膝关节等部位,也可能出现皮疹;受疾病影响,可能会导致局部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的情况,部分婴儿手足口病还会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容易影响睡眠,通常可以表现为睡眠时间明显的延长,或者孩子容易尖叫、哭闹,难以安抚。
婴儿手足口病通常是由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如果婴儿和患有手足口病的婴幼儿一起玩耍、吃饭都有可能被传染,因此手足口病在幼儿园里很常见。婴儿患上手足口病后,一般会出现口疮、溃疡、发烧等症状,婴儿还会出现食欲差、拒食,还伴有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严重。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的疾病,通常与婴儿本身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较为低下,易受病毒侵扰诱发疾病;也可能是卫生护理不到位,可能造成携带有肠道病毒出现感染症状,通常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若不做好防护,容易被传染诱发手足口病。需要家长及时到婴儿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病症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