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个情况是不是缺氧

会员116584008 25岁 已回复
2016年三月份外伤的,伤后三天入院,没有手术,住了八天回家休养,五至六月CT.八月磁共振,2017年一月CT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异常,可是怎么头还是会昏,晕,整个人像被头晕限制一样受伤部位木,已经上班半年了,当时受伤颈椎左侧也是有点疼,现在会咔只响,酸疼,照ct又照不出什么,是不是头的关系牵扯到颈椎病变,生气的时候还有激动的时候感觉胸闷,左侧聂额部闷,晕,头部受伤部位不舒服,现在是不是缺氧,该怎么处理?现在都快一年了,还来得及吗,哎,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不怕死,我就怕疾病永远折磨着我,折磨我的生活,我想问医生,这种疾病有痊愈的吗,谢谢了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陈达 主治医师 天津市南开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房性期前收缩
已帮助用户: 2321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种情况属于外伤后遗症,也就是脑震荡后影响了局部血液循环导致了局部神经病变,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一般通过服用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服用甲钴胺营养神经,还可以辅助针灸等,在后期有恢复正常的可能性,根据自身伤情不同,病程长短也不同。
有用0
张佑 主治医师 唐山市中医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肺病科常见病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
已帮助用户: 69261
目前状况建议做个椎动脉超声看看,明确一下诊断。
有用0
关注
李伊文 主治医师 黄冈市黄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综合
已帮助用户: 137920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如果各项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或者问题不是很大的话,那么这种情况,说明问题并不是很大,但是存在躯体上面的症状的话,这种情况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心理方面因素导致的,或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者神经衰弱导致出现目前症状的可能性,那么这种情况我建议可以考虑到医院看一下中医,请中医师诊断之后开一些中药进行调理治疗,看是否能够改善症状,方便的话给我的回答作出评价,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过监测胎动,胎动是孕妇自我监测胎儿是否缺氧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之一,胎动每天的次数和频率应该大体差不多,如果突然之间出现胎动减少或增多,就要怀疑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或者通过胎心监护,胎心监护是孕晚期通过持续记录胎心率的变化,以判断胎儿在宫内是否缺氧。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孕晚期胎动频繁考虑是缺氧。孕晚期出现胎动频繁,需要观察,数胎动,每小时大于3-5次,小于20次,是正常的,一阵胎动起始到终止算一次胎动,胎儿有时在睡眠状态胎动少一些,有时活跃状态胎动又会多一些。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胎儿打饱了,就是胎儿的一种活动,并不代表孩子没有窒息。
妊娠4个多月之后,孕妇可以感受到在子宫内的胎动。胎儿的胎动是有规律的,当胎儿在某个时期出现了胎动减少,胎动频率超过了正常值,那么在听诊的过程中,胎儿的心跳会加快,会出现胎儿缺氧的症状。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常规的孕期检查,多运动,多注意保持身体的左边躺姿,注意饮食方面的营养。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胎动是初步筛查是否胎儿宫内缺氧的指标,如果出现胎动频繁,比如胎动持续不能缓解,或者一小时胎动超过三次以上者,经过休息,进食后不能缓解,说明胎儿宫内缺氧可能性很大,需要通过胎心监护,B超等加以明确,确诊后及时处理,以免引起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需要密切观察胎动情况。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胎儿缺氧大人并没有什么异常反应,但胎儿缺氧易出现胎动异常,表现为胎动急促并骤然停止,还可表现为胎心异常、胎儿发育缓慢等。当胎儿出现胎动迹象后,会在12小时内有节奏、有规律的动30-40次左右。如果有较长时间胎动突然增加或减少,并且没有规律,甚至是急促胎动后骤然停止,则很有可能是胎儿缺氧的异常反应。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判断新生儿脑缺氧的方法很多,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