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距骨骨折后,需等骨折部位出现明显骨痂长出,且相对稳定时才能行拄拐下地活动。一般的具体时机实在很难说清楚,因为从临床角度来看,骨折愈合毕竟还存在着很多因素。因此,究竟何时能下得去,主要是要依据复查片子来看骨折部位有无骨痂生长来判断。
一般来说,对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且患有糖尿病或当时距骨损伤很严重的患者来说,愈合通常会相对慢一点。而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人来说,而且那时距骨损伤并不严重,那么愈合速度就相对快一点。
距骨骨折一般要三个月,一般情况下要半年左右才能下地行走。首先,要做好CT和3D重建,以便更好的确定骨折的部位。对于离骨骨折无明显位移的患者,采用石膏内固定。如果出现明显的骨折错位,应该在肿胀消失后进行手术复位固定。离骨骨折会导致距骨坏死,因此要尽量避免抽烟、饮酒、避免过早的盲目负重。防止对患处造成二次伤害。
右距骨骨折一个月可不可以下地走路,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判断。
右侧距骨骨折,要确定一个多月后能不能下床行走,跖骨边缘的撕裂性断裂一般一个多月后就会恢复正常行走。不过,离骨骨折处的血液流通不畅,骨折的愈合速度也会缓慢,通常在经过2-3个月左右,就可以进行下地负重和适当的步行功能训练。因此,建议患者在这期间要注意休息。
骨折后走路脚后跟疼可能是长时间活动造成的。
患者骨折后行走造成的足跟疼痛,主要是由于长期不负重运动,导致足跟下脂肪垫粘连,负重时会压迫粘连软座的跟下脂肪垫,引起脂肪垫水肿,从而造成脚后跟的疼痛。如果长期不运动,足跟后侧跟腱的粘连挛缩,就会出现脚跟后侧,跟腱松弛,出现皱纹和僵硬。长时间的运动也会导致跟腱的跟骨指点位置出现反复的拉扯,导致足跟位置出现明显的疼痛。
骨折后走路脚后跟疼,是由于长时间的不负重,导致脚后跟处的脂肪垫增厚,在走路时挤压到脂肪垫导致疼痛发生。在12周之内就会慢慢缓解,可以通过热敷或者是按摩来进行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