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55次每分钟,是吃完降压药后的(可)

会员112666633 16岁 已回复
心率55次每分钟,是吃完降压药后的(可力洛倍他乐克),16岁,患右肾动脉血管狭窄引起的儿童性高血压,吃完后血压140/90左右,请问这个心率是正常的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程丽春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已帮助用户: 22175
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心率低,建议你尽量介入治疗,并换降压药控制血压。
有用0
关注
李文清 医师 前郭县县医院内科 三级
擅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急性上呼道感染,慢...
已帮助用户: 13588
指导意见: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正常成人心率是60~100次没分钟,你的心率有些略偏慢。考虑有高血压,肾动脉血管狭窄引起的儿童高血压。建议及时针对病因进行规范化治疗,平时控制好血压,调节好心态。
有用0
关注
单硕 主治医师 深州市魏家桥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一级
擅长:面神经炎,漏肩风,腰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肥...
已帮助用户: 73269
指导意见:美托洛尔为降低心率药物,根据症状 患者心律偏低,但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应该是没有关系,建议平时低盐低脂饮食,平时勿劳累,保持平和心态,不要太大心理压力。
有用0
孙宝贵 主任医师 内科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已帮助用户: 92
问题分析:食物不过咸:限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其中包括通过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意见建议:食物不过甜:限糖,含糖高的食品主要是米、面、糕点等。建议主食要粗细搭配,如玉米、小米、豆类、荞麦、薯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油饼、油条、炸糕、奶油蛋糕、巧克力、奶类雪糕等。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来说,心率每分钟60-100次正常。
心跳的速度是指心跳的速度,一个健康的成人在静息时心跳的平均值为75次/分,在60-100次/分之间。正常成人的心跳速度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而变化:女人的心跳略高于男人;新生儿心跳速度较快,超过130次/分钟;同样的人,在静息和睡觉的时候心跳稍缓,在活动和情绪上也会加速,但是老年人和运动员心率偏低。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正常胎心率是120-160次,胎心169次偏高,通常是不正常的。
如果偶尔发生胎心169次,通常不严重,但是经常有胎心率过速的情况,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胎心监测,同时还要做妇科的彩色超声,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比如左侧卧位,比如吸氧。
此外,孕妇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不要过度疲劳,要有充分的精神和精神上的紧张,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55到60是不正常的。考虑是由于窦性心律过缓或者是由于甲状功能亢进导致,适当的可以服用缩血管药物,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平时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供氧功能。或者是由于围绝经期综合症。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在60到100次/分。心率在60次/分钟以下是心跳过慢,100次/分钟是心跳过速,具体内容如下:
正常情况下,心跳速度在60~100次/分钟左右,这个数值是说心跳速度,而不是心跳节奏。如果有心律失常,例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等,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左右,但因为心律失常,所以不能算正常。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找到造成节律失常的因素,例如: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以及其他心脏以外的病症,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率大于200次每分钟危险,具体分析如下: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快速的心律失常是心脏跳动过快的症状,可能是预激综合征、室上速、短暂室速等原因导致的。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胸闷、气短等全身供血不足的情况,就需要尽快的进行治疗,以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建议去正规的医院心血管内科做详细的检查。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心率每分钟51次有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心率51次是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成年人的窦性心跳在60次/分以下,就叫做窦性心动过缓,也就是说,心率达到51次/分是有问题的,窦性心动过缓一般不需进行任何的治疗。如果心跳太快,有可能会导致心脏排血不足,需要口服阿托品等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在心外科医师的建议下使用心脏起搏器,能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