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注射地塞米松还是滴些眼药水就行了

会员112229627 26 已回复
25号发病,看东西模糊眼镜红,流泪。疼痛。左眼基本看不见东西。以前得过虹膜睫状体炎,打了几次眼部注射地塞米松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姚军平 主任医师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眼科常见病的诊治。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所述,考虑是角膜炎,是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
建议治疗可以局部滴用0.5%可的松眼药水,适当补充维生素。另外可以加用可用0.1%磺苷滴眼。
有用0
王利华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各种类型斜视、弱视、儿童青少年近视及眼视光疾病...
你好,这种情况要考虑虹膜睫状体炎又复发造成的,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是的话,要给予激素和散瞳药物治疗。
有用0
李添天 副主任医师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斜视弱视的诊治。
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面诊检查一下,即便是虹膜睫状体炎也要根据病情轻重以及有无并发症决定治疗方案。
有用0
陶远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 三级
擅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屈光不...
已帮助用户: 22774
指导意见:你好,这种情况要考虑虹膜睫状体炎又复发造成的,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是的话,要给予激素和散瞳药物治疗。
有用0
王金亮 副主任医师 临沂爱尔眼科医院五官科 二级
擅长:眼表及角膜病。各种干眼的精准诊断及综合治疗,各种类...
已帮助用户: 12234
这种情况需要到医院面诊检查一下,即便是虹膜睫状体炎也要根据病情轻重以及有无并发症决定治疗方案。
有用0
相关问答

地塞米松的副作用会导致类柯兴综合征,还会引发多种疾病、使身体产生抗药性。地塞米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消炎、止痛、退热的功效。地塞米松长期服用可能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会使人食欲增加,进而导致向心性肥胖等问题。偶尔使用一两次地塞米松退热,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对于儿童出现发烧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药,多保暖。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具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可用于,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暴发性流脑,败血症等,在足量有效的应用的前提下,可以迅速缓解症状,防止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主要是减轻内耳的炎症和促进消肿,如口服强的松或者静滴地塞米松。临床通常用于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只不过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最终是通过血内耳屏障到达淋巴液的。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患者在化疗之前医生都会要求口服地赛米松。这主要是因为地塞米松可以有效预防过敏、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疗给患者身体带来的危害。地赛米松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很容易产生依赖性。但由于这种药物可以预防和缓解化疗之后的副作用。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儿童眨眼通常应对症用药。
儿童眨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角膜炎,结膜炎,屈光不正,倒睫,干眼症等,需要到医院眼科面诊检查,明确原因后才能有针对性的用药,例如针对角膜炎和结膜炎需要使用抗感染的药物,对于倒睫与结膜结石造成的,需要去掉,屈光不正造成的需要佩戴眼镜。儿童可以按照医嘱使用伏立康唑片、氧氟沙星滴眼液、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打了地塞米松失眠几天的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1、如果不需要继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这种情况下只要停用地塞米松,失眠症状就会慢慢好转。
2、如果病情一定要用地塞米松治疗,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适当口服助眠药物。比如可以每天睡前口服适当的非苯二氮卓类助眠药物,缓解失眠症状。
3、并且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比如散步或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如果要继续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服用一些调节睡眠的药物,如大枣等。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