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都气丸适用于什么症状?

会员112173887 24岁 已回复
主要症状:晚上睡觉呼吸短浅,深呼吸费劲;每天五点钟左右就会醒来;睡觉不安稳,爱做梦;感觉说话没气;脾胃虚弱,肚子胀,特别到了晚上;怕冷,一冷全身发抖,手脚冰凉;舌苔厚黄,有口臭,舌头有猪大肠的味道。前段时间看了中医说肾虚,让我吃六味地黄丸,结果吃了后失眠了,口臭也是吃了这个药后才有的,舌苔更黄了,吃了两天就不敢继续吃。想问问医生我这个症状能不能服用七味都气丸?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林伟成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惠爱医院精神科 三级甲等
擅长:失眠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性障碍,焦虑症,强...
已帮助用户: 10311
你好!七味都气丸适用于补肾纳气,涩精止遗。用于虚不能纳气之喘促,或久咳而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建议中医科就诊,寻求专科医师的专业帮助,辨证论治。得到正确治疗的情况下,病情会慢慢好转的!祝你早日康复!
有用0
关注
高春梅 主任医师 任丘市中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障碍,窦性心动过缓,充血性...
已帮助用户: 21150
指导意见:你好,据患者病史及目前症状描述考虑即往治疗用药不合适。如果患者想要继续中药调理治疗的话,建议及时正规公立医院中医科就诊,在专科医师望闻问切综合辩证诊断后制定个体化治疗用药方案,不要自己盲目应用上述药物,以免贻误病情。网上不能望闻问切,不能盲目指导治疗用药,请谅解。
有用0
关注
杨亚萍 主治医师 定兴县中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 34966
指导意见:根据您所说的情况,考虑可能是因为脾气虚弱兼有湿热导致的症状,建议可选用六君子汤补益脾胃为主,同时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薏仁 ,赤小豆等,少吃辛辣肥腻食物,舌苔黄腻,没有气短咳喘等症状不必要服用七味都气丸
有用0
相关问答

养血清脑颗粒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功效,可以治疗血虚肝旺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血虚头痛以及失眠症和由于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养血清脑颗粒还可以治疗由于供血不足导致的前庭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眩晕。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葵花熊胆痔灵栓适合内痔患者使用,对于内痔发作所致便血、疼痛、发痒等症状均有较好疗效。
因熊胆痔灵栓为直肠给药剂型,故常用于内痔患者的病情治疗。该药物以温和的熊胆粉为主要成分,搭配煅炉甘石、蛋黄油等药材制成。其中,成分特别添加的蛋黄油有清热润肤、消炎止痛、收敛生肌和保护创面的作用,药用价值较高,对于内痔所致出血有较优疗效,同时可用于术后患者的创面呵护,有利于创口尽快恢复。
但需要注意,如果为湿热下注型痔疮患者,可能会有黏液便情况,易加重肛门处刺激,可考虑将葵花熊胆痔灵栓联合九味痔疮胶囊、化痔灵片等药物治疗,能够帮助减轻局部刺激。

李进军主任医师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门直肠脓肿、便秘等肛肠疾病、胃肠道肿瘤、乳腺和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环状混合痔、高位肛瘘、广泛肛周脓肿的手术及环状混合痔PPH手术的诊治。

胸闷,脑缺氧,乏力,心悸,心跳加快,心慌,一般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症状会有,意识改变。可以表现为昏迷,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脉搏细速。可以表现为脉搏的增快,而且脉搏微弱。尿量减少,皮肤湿冷发绀等症状。血压下降也是休克的一种表现,但是不能作为判断休克最主要的指针。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胎停以后,有的孕妇会出现见红的症状,有可能会出现见红,孕妈妈体内激素水平还会下降,会出现早孕反应的减弱,孕吐会消失,乳胀会消失,然后嗜睡、乏力、恶心、厌油等早孕反应都会慢慢的减轻到消失,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看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肛瘘的症状是会排脓,脓汁粘稠,黄色、味臭;瘘管日久的排脓相对较少,或时有时无,稀淡如水;若脓量增加,则表示新瘘管生成瘘管有时会暂时封闭,不排脓液,从而出现局部肿痛,体温上升。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