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崩症是一种小儿内分泌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24小时尿量或入量超过3000ml/m2,则可以诊断为儿童尿崩症。
通常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或几天,很少有10年后的,表现为弹性差、花斑样、前突、眼窝凹陷、干舌燥、泪少、低血压等,患儿易怒、反复发烧等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要延误病情。
尿崩症需要一直补充抗利尿的激素,可以控制症状,使尿量恢复正常。继发性多见于垂体肿瘤,肿瘤可以影响垂体功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尿崩症是可以治好的。
儿童尿崩症如果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尿崩症可能会影响寿命。此外,如果是下丘脑垂体柄或神经垂体区域因炎症、肿瘤、外伤等病变导致的尿崩,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安全,所以会影响影响寿命。如果是遗传导致的尿崩症,一般不会对儿童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一般也不会影响寿命。同时家长要注意控制儿童的饮食规律。
垂体瘤手术后发生尿崩是由手术刺激造成垂体功能障碍所致,是可以恢复的。
手术后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能力下降、激素下降、肾回吸收体液能力下降,使排出液增多,产生多尿现象;由于下丘脑正常回馈,液排得比较多,下丘脑向人体发出命令,让我们知道水分不足,从而产生口渴感,要去喝很多水,这是造成多喝尿的根本原因之一。手术刺激垂体功能,通常约2~3周后可基本恢复,垂体分泌激素对应能力将逐步恢复,尿崩将逐步改善。极个别患者由于垂体功能的恢复不够彻底,可维持一定的时间,而通常数月即可痊愈。
尿崩症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原发性尿崩症者通过药物治疗效果好,可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继发性尿崩症者视原发病的情况而决定预后。注意要适量的补充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