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口服药和外用药

会员111714054 50岁 已回复
白带拉丝,有时有异味,小腹有时发胀,囊肿多个大的1.0*0.8性交后感觉瘙痒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薛柳平 主治医师 吕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三级甲等
擅长:皮肤科常见病的诊治:各种疣、痣、皮赘、乳头瘤、尖锐...
已帮助用户: 25328
你好!宫颈囊肿常见的一种宫颈疾病之一。。治疗方法采取冷冻、CO2激光等等治疗方法看看吧!应该不错啊。
有用0
关注
梁向青 护师 龙烟矿山职工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妊娠呕吐,早产...
已帮助用户: 11772
指导意见:你好,可以去正规医院妇科检查一下,查个白带常规,看看情况,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避免同房,宫颈囊肿,可以去门诊手术治疗的。
有用0
王加琴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擅长:妇科微诊疗手术,熟练运用宫腔镜和腹腔镜手术解决各种...
已帮助用户: 719
问题分析:局部扭拉伤,首先应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局部注意保暖,避免寒湿,
意见建议:疼痛应用芬必得,消炎痛,外涂红花油等,配合局部热敷,按摩,理疗等措施,多可好转,
有用0
关注
吴秀红 医师 威县常庄乡计划生育办公室妇产科
擅长:盆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 6626
指导意见:你好,一般宫颈纳囊很容易引起妇科感染,所以最好做个B超检查,看看子宫附件有没有其他的异常,然后可以用双唑泰栓阴道给药,连续的用药三个疗程一般就可以彻底治疗阴道炎。
有用0
相关问答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可以局部使用药物治疗,洗液清洗后放入栓剂治疗,两三个疗程症状就会好转。采用传统中药广东紫珠、坤草、千金拔、乌蛇、太子参、青阳参、铁胆粉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湿热邪气,消散经脉郁结,补气养血,从而达到气血双盛,标本兼治。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治疗跟腱炎的外用药如下:
双氯芬酸钠凝胶、洛索洛芬钠凝胶、云南白药气雾剂、戟生止痛膏、伤湿止痛膏等外用药物都可以治疗跟腱炎。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局部的疼痛,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使组织间的无菌性炎症得以消退。除了药物外,还可以结合微波治疗、针灸治疗来改善症状。如果上述方法无效,则可以使用曲安奈德进行封闭疗法,一星期之内限制运动和负重。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通常情况下,骨折用栀黄止疼散、活血散等外用药。
早期骨折的部位肿胀疼痛,中医的治法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一般可以用栀黄止疼散、活血散等用外敷。二3-7周为中期,患者骨折肿胀减退,疼痛消失,开始长新的骨痂,一般可用接骨丹中药外敷。通常8-12周为后期,患者的骨折已经基本达到临床愈合,但是关节周围软组织会发生黏连、挛缩,一般可以用上肢损伤洗方、下肢损伤洗方外洗。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一般情况下,宫颈炎引起外阴或阴道发炎时,外阴炎性分泌物引起外阴疼痛、瘙痒、异味等,外阴有异味,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的红霉素软膏,或将消糜栓、双唑泰栓等药物在阴道内用。子宫颈粘膜的修补是有一个周期的,一周为一个疗程,可以在每个月经结束后使用一个疗程来进行粘膜的修补。建议患者注意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烟酒,保证睡眠充足,尽量不要熬夜。

赵晓东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一般情况下,毛囊炎口服药有西药、中成药等,具体内容如下:1.西药:如果患者患有毛囊炎,可以遵医嘱口服罗红霉素胶囊、盐酸莫西沙星片、维A酸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不适症状。2.中成药:毛囊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连花清瘟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进行治疗,以清热解毒促进病情好转。

张文娟主任医师皮肤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银屑病、扁平苔藓、老年瘙痒病、掌跖脓疱病、真菌病、皮肤疑难病、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皮肤病

出水痘通常可以用炉甘石洗剂、碳酸氢钠溶液、阿昔洛韦溶液等外用药。具体分析如下:
出水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水痘后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头痛等症状。水痘的外用药物主要是止痒、预防继发感染,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进行抗病毒药物的辅助治疗。如果出现了瘙痒症状,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或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局部涂抹,如果出现了疱疹,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来预防继发感染。局部应用阿昔洛韦溶液可以减轻疼痛。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