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居高不下,控制不理想

会员109039637 47岁 已回复
病史三四年左右,去年1月份确诊,空腹血糖22.9,镇医院中西药结合用药两周,(未打胰岛素)复查餐后3小时血糖15.1,因未得到重视,病情拖延至今年六月份,去县医院拿了三个月胰岛素(早16个单位,晚14个单位)及餐前糖适平,餐后盐酸二甲双胍配合使用,血糖餐前控制在10个左右,餐后14个左右,因未及时拿药,中间9月份停用胰岛素一个月,复查空腹血糖又重新回到19.9,县医院医生说只能打打胰岛素,按原来剂量打了一个将近一个月,晚饭前血糖仍在20左右,想请教医生,这种情况是不是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大体如何治疗?不住院治疗自己打胰岛素的后果很严重吗?附最新县医院检查结果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董立国 主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外科 三级甲等
擅长: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胃转流手术、糖尿...
已帮助用户: 7365
糖尿病一旦确诊,首先要管好嘴,迈好腿,其次到当地专科医院接受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如不愿终身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可了解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这一新治疗方法。。2
有用0
关注
杨闪闪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面神经炎,晕厥,脑血管病,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蛛...
已帮助用户: 278
指导意见:血糖过高,严重时会引起昏迷,看到你的检查单血糖是很高,目前治疗可以打胰岛素,新的治疗指南也可以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是一定要打的,可以去内分泌科检查
有用0
关注
王亚娜 医师 安平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
已帮助用户: 4047
指导意见: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根据你的描述糖尿病控制不理想,中间又间断用药,建议你住院治疗,监测血糖的同时注射胰岛素,实时调整胰岛素剂量,直到把血糖控制到稳定水平,然后回家继续治疗!长期血糖得不到控制,就会出现并发症!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可能是药物不理想。平时可以多吃一些苦瓜之类的进行调理,对血糖下降稳定有帮助,也有修复胰岛,预防控制并发的功效。平时不能吃含糖的食物,禁吸烟喝酒。饮食主要以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的食物为主,平时还要多喝水。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人血糖居高不下首先要注意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合理膳食,立即口服对应的药物治疗,或直接胰岛素皮下注射,稳定血糖,避免低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需要长期的进行控制治疗。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血压居高不下,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1、是动脉血管变硬,弹性下降,许多患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动脉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变硬,心脏射血后会影响血管体积改变,造成较大压力,以收缩压上升为特征。
2、是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血容量增加,充盈动脉血管内血液增多,血管进一步支撑,血管压力升高的最大值增大,收缩压升高;但心率增快,舒张期动脉排血的时间缩短,以舒张压为主,显示舒张压升高。收缩期延长则使血管收缩力减弱,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加和阻力增大。
上述都是导致血压上升的根本原因。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可导致血压上升,如吸烟、饮酒等。理解这些理由,帮助找到控制血压方法,指导病人合理使用药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白大衣效应。有些人一见到医生就紧张,血压也随之升高,甚至服用降压药后,也无济于事,还有就是高血压除与遗传有关外,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关系。精神紧张、食盐过多、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身体超重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并使降压药物的疗效降低。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会危及生命,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胰腺功能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等。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眼底疾病、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动静脉血管病等。如需评估病情,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确诊后,可服用药物治疗,平时注意休息,适度锻炼,避免疲劳和感染,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和油腻,并监测血糖。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