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岁十月,腹泻一年多

会员107112204 2岁 已回复
腹泻伴有消化不良,时重时轻,有时成形大便一天两三次,有时拉水,小便都带出来,中间也治疗过,做过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常规有时有白细胞,说是肠炎,有时候查什么都没有,大便培养正常!吃过肠泰合剂,四联活菌,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妈咪爱,思密达等,现在一岁零十个月了,拉的便便带脓性粘液,和大便混合一起,试了好多种方法,也没有效,想问问医生该怎么办!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白秀会 主治医师 燕郊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肺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
已帮助用户: 111681
指导意见:孩子的情况应该属于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建议您平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规律,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可以服用醒脾养儿颗粒配合整肠生颗粒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一岁半宝宝腹泻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护理来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一周岁半的孩子拉肚子,主要是因为肠道炎症,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首先要检查一下孩子的粪便,如果孩子的粪便没有问题,也没有什么精神问题。如果孩子出现了不规律的情况,可以到正规的医院做一下粪便常规,看看孩子是否因为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孩子腹泻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粪便的状态,如有便水,拉水等,皮肤干燥,也有脱水的迹象。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岁多宝宝腹泻建议可以使用药物、腹部保暖、饮食调节等方式缓解症状。
1、使用药物。宝宝出现腹泻可能是由于肠道出现病变炎症导致,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使用外用药丁桂儿脐贴进行治疗,丁桂儿脐贴不用口服,可以直接贴在宝宝肚脐处,药物通过脐部皮肤渗透直达患处,不用口服,宝宝更容易接受,同时对于肾脏器官不会产生副作用,一岁多宝宝使用较为安全。
2、腹部保暖,如果一半多宝宝由于着凉出现腹泻,症状不严重时,可以通过及时腹部保暖,填补衣物,进行缓解,同时睡觉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腹泻症状加重。
3、饮食调节。在饮食上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可以多摄入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羹、牛奶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孩子的体温监测,做好腹部保暖,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能够有效预防宝宝腹泻的发生。

应林燕副主任医师儿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科 小儿呼吸道 消化道多发病

一岁半宝宝腹泻可能是由于非感染因素或细菌感染所致,可以通过应用药物、日常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
一、非感染性腹泻:如宝宝积食、消化不良也会导致腹泻,可使用健脾消食的药物进行调理,促进肠道内食物消化,缓解宝宝腹泻症状。还有一种情况,宝宝因吃了寒凉食物或是腹部受凉引起的腹泻,这时可以使用丁桂儿脐贴贴于腹部,丁桂儿脐贴内含中草药成分,具有散寒止泻、健脾温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恢复腹泻等不适症状。在治疗期间,家长应注意适当调整宝宝饮食,给宝宝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做好宝宝的腹部保暖工作,有利于缓解症状。
二、感染性腹泻:宝宝出现腹泻以后,家长应该立刻带宝宝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关的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家长可以根据医嘱应用药物,如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等帮助宝宝治疗腹泻的症状。

应林燕副主任医师儿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科 小儿呼吸道 消化道多发病

一岁宝宝如果出现腹泻,采用食疗的方法,因为宝宝年龄比较小,所以食疗的方法比较安全而且易于宝宝接受,可以让宝宝适量的喝一些焦米汤或者面条等,如果是由于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腹泻,那么需要更换配方奶粉。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宝宝拉肚子不太建议直接就医治疗。药物对婴儿的发育也是有影响的,所以各位妈妈可以尝试先在家里自己进行护理,一般说来,只要护理的周到和细致,其实宝宝拉肚子的情况是可以得到缓解的。如果没有好转的情况下,再送医救治即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可能是因为着凉,或者是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的,可以使用一些肠道益生菌来改善一下的。需要注意保暖的,而且注意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平时的话还是要注意生活规律。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