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突越来越明显,流泪,怕光,偶有眼睛疼痛

会员106310174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患上甲亢快一年了,眼突明显,无其他症状,一直用的银甲丹+赛治甲巯咪唑片,抽血指数已接近正常,但眼突越来越明显,且经常流泪,怕光,眼睛疼痛,是用药的副作用吗?该如何治疗?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学礼 主治医师 祁门县人民医院其他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 71320
指导意见:你好,你这种情况是甲亢性眼病,这种情况需要去眼科看一看,严重的时候,如果,眼球突出,可能需要手术才能解决问题,请对我的回复给评价
有用0
冯俊杰 主治医师 莘县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 二级甲等
擅长: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息肉、...
已帮助用户: 12476
不是药物副作用。眼征~一般双侧对称性,由于眼球突出眼睑不能闭合,结膜角膜经常暴露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是甲亢重要症状之一,要积极治疗甲亢
有用0
李继华 医师 内科
擅长: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桥本氏病…
已帮助用户: 2
问题分析:您好,吃药治疗甲亢会暂时稳定一些病情,但是后期还是会继续反复发作,而且长期的服药治疗会很容易形成依赖性,中间停药就会发作,这样长期下来,甲亢没治好,身体的肝肾功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意见建议:甲亢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碘131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和碘131在治疗中会有造成终身甲减的风险,一旦成为甲减还要长期的服用药用,所以,建议中医治疗,目前来说患者认可都很好。
有用0
关注
柳佳鑫 医师 襄阳市瑞京糖尿病医院内科
擅长: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感染
已帮助用户: 81646
问题分析:您好,如果要是有甲亢这个疾病的话,我建议您最好是及时通过赛制,或者是丙硫氧嘧啶来进行控制。
意见建议:而且甲亢这个疾病的话,一般是需要注意定期复查,根据检查报告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婴儿眼睛流泪可能是炎症、有异物等问题导致的,需要查明情况后治疗。
局部炎症可能会导致婴儿流泪,还有一种可能是婴儿患有先天缺陷,其固有的泪道下的一层薄膜没有及时地发生变化,从而使眼泪不能进入患者的嘴巴和鼻子。眼睛是人最主要的感觉,80%的信息来自于大脑。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然后及时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眼睛见风流泪,多见于沙眼的病人。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结膜角膜炎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常见的致盲眼病。建议可以用热毛巾热敷眼睛。可以在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柠檬水,给身体补充一些维生素。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目前针灸是公认的治疗面瘫最快最有效的方法,面瘫不分年龄段,面瘫治疗越早越好,发病一周之内就诊,治疗期间忌烟、酒、辣椒等辛辣之品,避风寒,冬天外出围上围巾,一般治疗期为10-20天也有一个星期的。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1岁宝宝一只眼睛流泪可能是眼睛局部发炎,此外,也应考虑结膜炎引起。如果是由于结膜发炎而引起的宝宝眼睛疼痛或者流泪,那么就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建议父母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眼药水滴入婴儿眼部,减轻婴儿眼部症状。如果出现了红眼病或者红眼等症状,可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或更换眼药,以免影响宝宝视力和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确保婴儿进食清淡,忌婴儿用手抓眼。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眼睛流泪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种可能是因为小孩患有结膜炎。这种情况下,除了眼睛流泪之外,还有眼结膜充血。第二个原因是眼泪鼻腔不通畅造成的。这是因为儿童的鼻泪管不畅通,造成了眼泪不能正常的向鼻腔内分泌。第三种是因为儿童得了麻疹,在儿童的初期,会有一些流泪的表现。患者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应该是有结膜炎的。如果长此以往,有可能影响视力的。还是平常注意调理。多喝白开水,尤其每天早上空腹喝一大杯温开水,母乳喂养期间少吃辛辣食物,禁烟戒酒的,可以用温开水热毛巾热敷眼睛的。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