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高两年多了,一直在30上下,已排

会员98011662 30岁 已回复
甲胎蛋白高两年多了,一直在30上下,已排甲胎蛋白高两年多了,一直在30上下,已排除没有肝炎,睾丸,前列腺,附睾,精索,肝,b超都做了,没有异常,问是否有可能是传染的,可以去病理科看吗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熊英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头颈部肿瘤及肝胆胰肿...
您好,您说的这个情况考虑感染的几率不大,不用担心,不排除您有肝炎的可能性。
有用0
关注
徐岩鹏 医师 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腰,网络成瘾,颈源性...
已帮助用户: 42047
指导意见:甲胎蛋白增高的状况一般是考虑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你已经做过相关的检查,没有发现病灶的话,无需担心,另外与传染无关。
有用0
关注
张连爱 曲周县中医院中医科 二级甲等
擅长:产后发热
已帮助用户: 17976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说的检查结果,甲胎蛋白高,他是肝脏病变的诊断标准,如果检查肝脏正常,身体也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建议要定期观察,以便发现问题及早的就诊检查和治疗,祝你早日康复。
有用0
牛立志 主治医师 内科
擅长:肿瘤、癌症、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淋巴瘤...
已帮助用户: 91
问题分析:甲胎蛋白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适很强。低浓度的甲胎蛋白升高也可见于某些肝硬化病人。
意见建议:建议患者注意复查,并动态监测肝功能变化请情况,不要有思想负担。
有用0
关注
陈小军 医师 中山市横栏医院内科
擅长:内科,消化
已帮助用户: 25954
指导意见:你好,30岁年轻男性患者,检查甲胎蛋白一直有增高的情况,但是查不出原因,这个是没有传染性,不考虑传染导致的,这个没必要去病理科看的,如果我的回复对你有帮助的话,麻烦您给予评价,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孕妇甲胎蛋白偏高的治疗方法如下:
女性在怀孕后出现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怀孕后,胎儿体内会产生甲胎蛋白,这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正常情况下,会在孕期中期会逐渐恢复正常,不必过于紧张担忧。必要时,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另外,在孕期,孕妇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产检,观察胎儿的发育状况。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如果甲胎蛋白大于400ng/mL,而且持续八周以上,并且能排除活动性肝炎,妊娠,胚胎肿瘤史,则支持肝癌的诊断。但是,也有15%-20%的肝癌,血清甲胎蛋白可以在正常范围。另外,一些良性肝脏疾病的甲胎蛋白也可能升高,例如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怀孕甲胎蛋白高的原因如下:
甲胎蛋白是胎儿正常血浆蛋白成分,可以说是胚胎早期主要蛋白质,所以说怀孕期甲胎蛋白会明显升高。一般怀孕晚期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到怀孕7到8个月时母体血液中甲胎蛋白量达到最高峰而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甲胎蛋白可以通过脐带的血液,输送入孕妇的血液中,导致孕妇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增高,通过抽血检查能够化验出来。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来说,如果孕妇患有急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甚至胎儿神经管缺陷,或者胎儿脊柱裂等缺陷,都会造成孕妇甲胎蛋白偏高。建议及时治疗。
甲胎蛋白是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的,而胎儿肝细胞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会分泌大量的甲胎蛋白。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甲胎蛋白水平较高,但不超过400ug/L,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表现。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甲胎蛋白偏高,如果偏的不是太高就稍微偏高一点,可以先不用治疗再做观察的,如果变得太高,一定要住院来进行治疗的,一定不要喝酒,喝酒容易会导致甲胎蛋白偏高的。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孕妇在怀孕后,胎儿的体内会产生甲胎蛋白,这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从而导致孕妇体内的胎蛋白偏高。如果偏高得不严重是没有问题的,保持愉悦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好孕中的各项检查。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