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不手术还有别的方法治疗吗

会员104781428 3岁 已回复
霰粒肿,一年内起了三次,前两次都是手术,间隔三个月长一回,请问不手术还有别的治疗方法吗,能不能根治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闫利锋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儿童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各种复杂儿童眼病:各种简单,复杂斜视,弱视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10697
霰粒肿也叫睑板腺囊肿,用药效果差,多数需要手术!
有用0
关注
张卫东 医师 南京市建邺医院五官科 二级乙等
擅长:泪点及泪小管狭窄或阻塞,角膜溃疡,眼眶骨折虹膜睫状...
已帮助用户: 1661
指导意见:老是起霰粒肿,说明用眼不卫生,过度用眼,饮食不科学等引起睑板腺发炎堵塞!手术不可能阻止不再长的!只有长期注意科学用眼,劳逸结合,经常注意眼部清洁,才能不再长霰粒肿的!
有用0
关注
常胜 医师 开封市儿童医院五官科 三级
擅长:眼睑炎,泪点及泪小管狭窄或阻塞,近视,散光,弱视,...
已帮助用户: 1997
指导意见:霰粒肿的话,小孩子比较常见,一般是睑板腺的问题,早期发现,局部用药和热敷,可能有效果,后期的话,需要手术治疗,不能根治。
有用0
关注
滕克禹 医师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 三级
擅长:麦粒肿,角膜炎,急性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 40511
指导意见:霰粒肿是无菌性肉芽肿,热敷效果好,可以考虑中医中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霰粒肿是眼科常见病,发病部位在眼睑处,明显的症状是眼部有肿块,但不疼不痒。
小孩患霰粒肿要到医院治疗,如果不治疗很难自行愈合。可以用药物也可以用手术治疗。早期较小的可以用热敷或理疗按摩,促进吸收和消散。保守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早发现早治疗。要注意患儿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让眼睛多休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幼儿霰粒肿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目前治疗霞粒肿的主要措施。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四环素滴眼液,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术式为切开刮除术。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儿童霰粒肿的手术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儿童和成年人的散粒肿的外科手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小儿则需要进行吸气全麻,手术时也会通知患者的家人,将囊腔囊肿内容物切除,连同囊壁一并取出。小孩子的肌肤很细,容易造成穿洞,所以不用缝,术后次日例行换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摄入,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霰粒肿也可叫做睑板腺囊肿,在治疗方面,病情轻者可热敷局部,能促使炎症消退,此后可滴一些消炎眼药水进行对治。
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眼睑肿胀,流泪等症状。如脓肿形成,需及时剖开排脓,如此消失,可减少患儿的痛苦,也能促进病情痊愈。急性结膜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眼睛受到刺激性因素或者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病症,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角膜水肿等症状,并且会影响到视力的恢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失明。对部分较大囊肿,推荐手术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霰粒肿一般可以自己好,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霰粒肿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是在眼睑内侧有一个硬结,质地发硬,表面光滑,有一定的活动度,局部按压不会有太大的痛感;如果是在早期的时候,可以用温水来进行热敷,可以帮助其迅速的消失。因此,婴儿霰粒肿可以自己好。
但如果婴儿霰粒肿的症状较为严重,通常不能自行恢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霰粒肿,即睑板腺囊肿。如果较大的囊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通常较小的囊肿,一般没有自觉症状,它不影响外观可以治疗,也不一定能够自己完全吸收。切忌在治疗期间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