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怎么办?

会员508238 38 已回复
脾胃湿热怎么办?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张强 医师 古溪中心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
已帮助用户: 6739
你好,你可以到中医科治疗,采用化湿运脾的治疗方法.
有用0
李寿莉
擅长:妇科,多年临床经验
已帮助用户: 33085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有用0
相关问答

可以口服中药治疗,效果很好。去医院消化内科或中医科求治,让大夫亲自面诊,了解具体病情,然后辨证开药治疗。需要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饮酒,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疲劳,避免熬夜,劳逸结合。加强体育运动锻炼。避免吃肥腻煎炸辛辣烧烤类的食物,饮食以八分饱为宜。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脾胃湿热,口舌生疮,需要通过清热利湿的药物进行治疗,要及时调理的,否则会对身体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的,应去看一下中医,用去除湿气的药物来治疗的话效果是会比较好的,平时也应该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居住的环境要尽量保持干燥。

王燕主任医师中医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常见病,如呼吸系统疾病,肺病,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同时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眩晕,耳鸣,失眠,食欲不振,周身乏力,水肿,尿频,便秘等。

指导意见:根据你所说情况没看到你下面有什么呀,其实最好的就是去锻炼身体,营养均衡

王玉荣主治医师内科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98742
擅长:老年人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危象

指导意见:你好!通常来说脾胃湿热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现大便溏泄,口苦,全身怠倦无力等症状,那么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及时治疗的,那么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到正规医院看一下中医,请中医师诊断之后,开一些中药进行慢慢调理,饮食,以清淡少吃多餐为主

李伊文主治医师内科黄冈市黄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已帮助用户:137920
擅长:内科综合

病情分析:根据您所说的情况,脾胃湿热的现象,可以根据中医师指导使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中药治疗调理。
意见建议:建议患者可以去医院中医科就诊,根据医生综合辩证后使用对应的中药方剂,比如使用枳实导滞丸或者配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生活中注意不食用油腻鱼腥的食物,可以多食用薏苡仁以及山药和赤小豆等具有健脾渗湿功效的食物。

辛峰医师内科已帮助用户:47137
擅长:慢性咳嗽,急性上呼道感染,慢性肺心病


指导意见:你好,萎缩性胃炎建议用人参健脾丸。开胃消食片。配合饮食调节。 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多吃豆制品,或用豆类煲汤。效果好

张超主治医师中医科新乡市中心医院已帮助用户:8720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