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退变伴有高尿酸症怎样医治

会员99151835 70岁 已回复
肘关节退变伴有高尿酸症怎样医治。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秀丽 医师 济南市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力衰竭
已帮助用户: 3362
问题分析:你好,如果年龄较大,比如70岁,肘关节退变如果影响日常生活,反复疼痛,可应用止痛药物治疗
意见建议:高尿酸血症,如果近期无痛风发作,建议严格低嘌呤饮食,多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可适当应用小苏打片,碱化尿液
有用0
关注
郑丽芬 长泰县医院内科 二级乙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
已帮助用户: 2727
指导意见:你好,建议先进一步检查尿酸,如果尿酸较高,建议要吃降尿酸药。平时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有用0
关注
郭合伏 副主任医师 中原油田第三社区管理中心第二医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 8213
指导意见:您好,我建议您口服氨基葡萄糖胶囊和秋水仙碱进行治疗。有机会上传肘关节的X光片和血尿酸的化验单。
有用0
关注
王兆金 主治医师 肥城市安站卫生院内科 一级乙等
擅长:脑血栓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
已帮助用户: 5968
指导意见:高尿酸症俗称痛风,可导致关节疼痛,变形,建议口服双氯芬酸钠,别嘌呤醇,少食海鲜类食品。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髋关节退变可以通过日常护理 、使用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日常护理:如果患者出现了髋关节退变的情况,可以通过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负重等方式进行日常护理,患者还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引发不适症状。
2.使用药物:如果患者出现了髋关节退变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布洛芬分散片、活血止痛胶囊、氟比洛芬巴布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颈椎轻度退变的患者可以采用一般治疗、物理治疗等改善相关情况。
颈椎轻度退变的患者可以每天坚持工作一个小时后进行颈运动,比如做米字操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肌的疲劳,减缓颈椎退行性变化,从而防止颈椎炎的形成;每天都要进行颈后和背部的肌肉力量和强度的锻炼,配合弹性带进行颈椎的抗阻屈伸运动,每天锻炼30分钟,可以明显改善颈椎的稳定性,减缓颈椎的退化。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肘关节伸不直通常可以通过后期加强锻炼来进行伸直。
引起肘关节伸不直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还是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囊的损伤、肘关节骨折,或者是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后的病人等,由于肘关节长时间不活动,从而引起的关节僵硬的情况。所以一般建议烫洗以后进行康复锻炼,比如可以拉单杠,或者进行提水锻炼。康复锻炼期间,建议家属帮着进行锻炼,把关节尽量伸直,伸直到适度疼痛的状态坚持一会儿,一般效果会比较不错。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手肘关节痛可以通过使用药物、热敷、冷敷等方式来缓解。
对于引起疼痛的病因,一般可以采用通筋活络的药物,或者是热敷、冷敷等,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二次伤害;关节脱臼是导致肘部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通过恢复关节脱位可以减轻疼痛。如果出现严重的疼痛,建议要及时就医,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如果是风湿性疾病导致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祛风湿的药物进行治疗。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肘关节脱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临床上,主要是由于受到了暴力的影响,导致了肘关节周边韧带等软组织的损害,导致了部分的血肿。在进行完手法复位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外固定,固定的间隔2-3周左右,然后慢慢的进行功能训练。功能训练以肘部的屈伸为基础,所有的功能训练都要分阶段进行,一旦疼痛加剧,就需要立即停止运动,做x线片和CT检查。
患者还可以在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进行局部的推拿、热疗、中频脉冲等物理治疗,同时还可以选择艾灸或者针刺等方式进行治疗。

刘凤岐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肘关节半脱位典型症状为肘关节肿痛,关节置于半屈曲状,伸屈活动受限,应该立即进行手法复位。
临床上常见桡骨头半脱位,一般来讲应该立即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患儿的肘关节功能基本正常,不用进行石膏外固定或者是前臂吊带固定,但是要提醒家长不要再牵拉患儿肘部,容易造成肘关节再次脱位,如果次数多了,就容易造成习惯性脱位。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