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11月的一天晚上突然肛门痒,(小时候有过抓了还裂口.没...

会员461233 24 已回复
06年11月的一天晚上突然肛门痒,(小时候有过抓了还裂口.没看医生,几天就好了)抓破了皮,医院确诊为肛门湿疹及肛裂,用药后有好转,但经常复发,08年元月外阴痒,医院确诊外阴湿疹及外阴阴道炎,用药后效果不好,反复发作,现在害怕夜晚的来临,晚上奇痒难奈,请问怎么办好???救命!!请尽快回复,谢谢!!!!!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竞 医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科
已帮助用户: 100824
你好,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 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用湿疹锌试试。
有用0
关注
陈杰波 医师 威县贺营乡陈庄村第一卫生室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老年便秘,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已帮助用户: 193735
你好
这个你可以先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等。局部止痒为首要措施,以切断瘙痒-搔抓-瘙痒这恶性循环,有效而快捷方法为湿热敷(罨包)或湿冷敷,具体作法是:配制4硼酸,0.1雷夫奴尔2~3L水溶液,水湿约为45℃左右,盛入容器中,以脱脂棉作成棉垫,面积较病灶面略大1~2cm,厚3~4cm,将绵垫浸入上述药液中浸透,取出拧干,以不滴水度,敷于湿疹病灶面上,务使药垫与病灶皮肤密切接触,再在药垫外加敷塑料薄膜,以硼带吊扎于臀间,可立即止痒,每日3~4次,每次保留1~1.5h,并保持水温在45℃左右。
有用0
张雅丽 主任医师 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
擅长:临床
已帮助用户: 28706
对急性或亚急性泛发性湿疹可静脉注射钙剂或硫代硫酸钠。对急性泛发性湿疹或顽固性湿疹,可短期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继发感染者给以抗生素。
有用0
医生会员
擅长:
湿疹可选用皮肤外洗一方或皮肤外洗二方水煎外洗,并选用5%~10%硫黄软膏、5%一10%黑豆馏油软膏或青黛膏外搽。
有用0
相关问答

尖锐湿疣痒。尖锐湿疣是最常见的性病,是由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该病毒也称之为hpv病毒,是通过性生活进行传播的,在一般的环境中,生存时间3秒。感染该病毒以后,潜伏期是3周到八个月,潜伏期过后,就可以出现临床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肛门,直肠这些部位的瘙痒,同时可以见菜花状的突起,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紫癜是会痒的,但是紫癜引起的瘙痒症状是轻微的,如果是过敏性紫癜是会瘙痒严重些的,治疗时是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治疗控制的。平时注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进行补充维生素调节治疗。

王相华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去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治疗,平时注意局部卫生清洁,勤换内裤,勤用温水清洗,尤其是性生活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建议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可以消炎清洗局部,涂消炎软膏缓解症状观察一下的。

李玉涛主治医师外科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专业擅长: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囊炎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

出现外阴瘙痒后,先不要急着试用各种药物、洗液,先去医院检查,找找原因,因为引起外阴瘙痒的原因很多,一些病菌感染如霉菌感染、滴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是很常见的原因,此外,药物过敏、内衣、肥皂等引起的过敏都会引起这种症状。少数病人是因不注意外阴清洁,以至皮脂、汗腺、月经、阴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引起。待原因去除后瘙痒自然会好。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肛瘘最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肛周肿痛,溃脓血反复发作,除此之外,肛瘘溃脓血,容易刺激肛周皮肤而造成肛门皮肤瘙痒。对于肛瘘的治疗,最佳的治疗方案则是进行手术切除瘘管,使引流通畅。

姜金波副主任医师外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宝宝总是用手抓一些痕迹出来,会有瘙痒的感觉,属于皮肤过敏反应或者是属于湿疹,过敏反应主要是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要避开过敏原,湿疹可以用点药物止痒,平常洗澡不要用太热的水。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专家问答 更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