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是不算发低烧的。低烧是指在37.3℃-38.5℃,37℃最多算低烧前的一种前兆。首先可以卧床休息,让室内环境保持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如果出汗较多时,要及时更换干净衣物并用温水擦拭身体。一般当体温上升至38.5℃时,可以通过服用退烧药来降低体温。
宝宝低烧持续,通常建议用药来干预,防止低烧发展为高烧,影响宝宝发育和健康。
有相关研究表明,低烧患儿如不尽早接受退热治疗,有较高几率可能转化为高烧,进一步影响健康。因此,要预防低烧转为高热,及时用药是关键。尤其是在低烧时还伴随头身痛、流涕、口渴等症状时,更应酌情用药。家长可以选用药效相对温和的中药退热药,如临床常用的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该药有由内到外清内热功效。相较于传统药物,该药有效成分含量更高,用药后能在6小时内持续稳定退热,避免低热变高热,且药物为甜橙口味,解决了给药困难问题,宝宝接受度更高。
另外,若宝宝发热持续时间过久或已发展为高热,建议中西药联合治疗,例如先服用美林布洛芬混悬液、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等西药,半小时后再服用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退热效果更好。
往往伴有全身不适,流鼻涕,头痛,乏力等表现。低烧是指病人体温在37.3度-38.1度之间,不同的疾病出现低烧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果是感冒引起的低烧,会出现流鼻涕,咳嗽,头痛,咽干等感冒症状,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低烧,常见的肺结核,就会出现乏力,盗汗,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发低烧的症状除了发热之外,根据引起低热的原因以及伴随的其他的表现,比如夜间盗汗、体重下降、全身乏力、咳嗽、咳痰、心跳加速、心慌、气短、关节肌肉的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口腔疱疹等。
可以先不用口服退烧药物,多休息、多饮水,如果还出现了咳嗽、咳痰、胸痛、咳血等呼吸系统症状,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性系统症状,尿急、尿频、血尿等泌尿系统症状或者出现了皮肤软组织的损伤,到医院做相关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的检查,给予对症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