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共7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侯会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临床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8347
您好,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其表现为强迫怀疑、强迫计数、强迫穷思极虑、强迫洗手、强迫意向等。如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其治疗关键在个人,要敢于承认失败,承认自己战胜不了强迫症,自己组织的一切举措和行动都没用,这样不去试图抵抗,就不会产生强迫想法和动作,这样才不会感到紧张和痛苦,才能真正治好强迫症。祝您早日康复!
有用0
关注
熊志超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偏瘫,截瘫后遗症
已帮助用户: 36615
你好,根据你所说你这个情况可能是由于强迫症引起的,一般会患者会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者强迫行为,可能是由于生活中压力过大,要求过高,或者教育过于严谨引起的,建议去医院做一个强迫症倾向测试,建议去看一下心理医生,采取心理治疗,积极参加集体性活动和文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同时服用一些药物治疗
有用0
关注
马水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临床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8135
病情分析:你好,强迫症主要是心理疾病引起,通常采用心理疗法和音乐疗法,患者自身应该多与他人沟通交流,一放松自己的心情释放压力。另外加人不要给他过多压力,祝你健康
意见建议:
有用0
关注
左路杰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
擅长:内科、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 101147
与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有关,严重的可危害到健康.因此建议你给自己放个假调节一下情绪.咨询一下心理医生是你最好的选择.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从内心调理自己,凡事不要追求完美,而且不给自己强迫经历,争取不让它发生,及时转移思路,或者去看一看心理医生。
有用0
叶平
医师
马王堆医院外科
擅长:骨折
已帮助用户: 16198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身体不适,睡前剧烈运动,喝茶喝咖啡等都可以导致失眠。
治疗:通过解释、指导,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使用催眠疗法,积极暗示患者。入睡时,喝杯糖水,喝牛奶都可以促进睡眠。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用0
关注
刘咏武栎
医生会员
广东工伤康复内科
无
擅长:临床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9424
病情分析: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被称为强迫性障碍它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临床以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可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 ①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疗剂量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开始用时剂量宜小,逐渐加量。这是传统用药,目前使用率较低。 ②舍曲林(左洛复),氟西汀(百忧解):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尤其是舍曲林,安全性、耐受性好。左洛复起始剂量50mg/日,目标治疗剂量200mg/日;氟西汀的治疗量为20~80mg/日。 ③氯羟安定: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1~2mg/日。
中医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一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由郁火、痰热上扰神明或肝肾阴虚所致。 (1)肝郁化火:精神紧张,烦躁,易激惹,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头痛,口干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重镇安神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2)痰热上扰:焦急烦躁、心悸失眠、惊恐不安、头晕恶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化痰清热 重镇安神 方药 温胆汤加减 (3)肝肾阴虚:焦虑不安、紧张烦躁、手足颤抖、五心潮热、颧红汗出、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补肝肾 清热安神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 中医治疗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辨证论治。
意见建议: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有用0
关注
孔彬
广东医学院其他
擅长:内外妇儿等一系列疾病
已帮助用户: 29403
你好,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症状:1、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
2、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
3、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
4、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
5、没事就数数,只要是能数东西就都数。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键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