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肝源性腹泻是由慢性肝病导致的,通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常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具体分析如下:
通常来讲,慢性肝病病人由于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减少,就会影响到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如果肝硬化合并腹水时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肠道内水液增多会引起腹泻。此外,有肝病的时候肠道细菌菌群紊乱、益生菌数量明显减少、肠道通透性增加而发生腹泻。这种腹泻的特点是一天2-3次,甚至一天4-5次,呈稀溏状或稀水样大便,化验检查一般不会见到红细胞、白细胞,很少见有腹痛、发烧,经过口服抗炎止泻药物后效果也欠佳。
小儿慢性腹泻是病程持续2个月以上的连续腹泻。
持续腹泻病程超过两个月考虑小儿慢性腹泻。临床上常见反复发作性腹泻及大便次数增多。慢性腹泻是由多种因素所致。感染、营养物质过敏、免疫缺陷、药物因素等,先天性的变形,急性腹泻没有得到彻底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等,多见于儿童人工喂养及营养不良者。其病因主要是肠外营养不足或不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需要所致。慢性腹泻的治疗应重视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和饮食方面的问题。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很多、诸多因素所致,以大便次数的增加、大便性状变化为特征的疾病集合,多发生于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两岁以内的婴幼儿更为常见。该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和气候突变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该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感染此病。它可以是流行性的,但是大部分是散发的,四季皆可发生。
如果出现,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
生理性腹泻的主要症状是大便次数改变,一般不会出现营养不良、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不会对身体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生理性腹泻可以在补充食物的情况下慢慢改善。生理性痢疾容易发展为感染性痢疾,一般表现为大便次数变化,应与感染性腹泻进行鉴别和诊断。生理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可以通过大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来确诊。
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了婴幼儿的生命安全。感染性性腹泻主要病原为肠道埃希菌、病毒、真菌等。其主要症状有:
1.消化道的表现:出现呕吐、厌食、呕吐等情况时,会导致电解质代谢失调和酸中毒;
2.全身表现:发热、体温不升高、情绪低落,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主要是由于感染所致,这时要注意防止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