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肝硬化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有胆汁性肝硬化在早期的时候症状并不会特别的明显,少数的仅仅会感觉有轻度疲倦的出现。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在夜间瘙痒的感觉也会出现。
看胆汁性肝硬化挂肝胆外科,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是由于胆管结石或者肝管结石,引起了胆汁不能排泄,胆计淤积在肝脏部位,所以形成了肝硬化,看病人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患,治疗费用较高,需要在三级医院进行治疗,相关免疫学、血清检测较多,基层医院治疗较为困难。如果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需要立即治疗,建议选择三级医院肝病科或者免疫科,要做好肝脏移植手术的准备。
胆汁性肝硬化症状仅有轻度疲乏和间歇发生的瘙痒,伴数病人有肝肿大,病人可先有疲乏感,并可引起抑郁症,之后出现瘙痒。少数病人黄疸作为首发表现,此类病人常有肝脾肿大,可有黄疣、角膜色膜环、肝掌、蜘蛛痣,抓痕部位有蝶形皮肤色素斑,皮肤变粗、变厚,可能与抓伤和维生素A缺乏有关。
血胆红素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血脂测定、肝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胆道造影、肝穿刺活检等。依据临床表现结合肝功能检查、肝穿刺活检等进行诊断。诊断依据,中年以上妇女,皮肤明显瘙痒、肝大、黄瘤。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升高,碱性磷酸酶增高,胆酸浓度增加。IgM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且滴度高。如能穿刺取得组织学证据,则更有助于确诊。
早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胆管结石、狭窄或反复手术时,临床有发冷、发抖和高热表现;开始黄疸为间歇,以后转为持续性,常有波动,不易退尽;皮肤黯无光泽;皮肤瘙痒常在黄疸前出现,由于血内类脂浓度增高,沉积于皮肤呈黄疣斑;脂肪不能乳化吸收,出现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表现;肝大,触诊光滑,偶有结节感;脾大;当胆道下段梗阻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