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脚踝骨裂属于轻度的骨折,不需要外科治疗,可以采用石膏或支架外固定,固定期为5-6个星期,在进行内固定和拆卸后,还要进行足趾和踝关节的功能恢复训练。受伤后10-12个星期可以不用拄着拐杖,可以下地进行负重步行,但要注意不要进行踝关节的扭动,所以在走路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摔倒,患者应量力而行,否则会导致外踝受伤,不利于身体健康。
脚外踝骨折一般成年人6-8周开始可以逐步下床行走,主要是骨折愈合的问题,骨折修复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年龄的因素,年龄小就快,年纪大时间就慢,一个10岁的小孩,外踝骨折可能只要3-4周就可以完全愈合。
外踝骨折后通常需休息约4~6周,约4~6周龄,可到医院拍片检查,观察康复情况。对于不愈合的骨折,应尽快复位固定。如骨痂长得好,骨折线不清楚,可做拄拐活动,再逐步恢复正常。
对于不愈合或已经愈合了的骨折患者来说,必须及时治疗,以免造成关节畸形,影响行走能力以及日后生活质量。骨折过程中的护理,饮食要营养均衡,食用优质蛋白,富含钙的食品及部分新鲜蔬菜、水果等。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不要长时间坐在床上或坐立行走。
同时可做部分下肢功能锻炼,进行肌肉收缩等运动,帮助预防并发症,有利于功能恢复。
脚外踝骨处腱鞘囊肿是否可以手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踝关节外腱鞘囊肿,如囊肿不大,生长相对较慢,可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一旦有一个囊肿的大小超过了正常范围,那么应该马上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如囊肿生长较迅速,或局部突出较明显而影响事件的发生,影响穿鞋,宜及早手术,操作以局麻或腰麻均可,较为简便,手术后12~14天内拆除,恢复的速度也更快。
通常情况下,外踝骨折需要6-8个星期的时间。
由于体质的原因,外踝骨折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走路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如果身体恢复的好,骨折的话,6-7周后就可以下地走路。
如果外踝骨折的情况比较严重,周边软组织的损伤会影响到骨头的稳定,一般要7-8个星期。建议患者平时忌烟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一般在脚内外踝骨折手术后多久能走路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如果脚内外踝骨折手术后,骨折端的对位效果较好多,大约两周左右的时候,骨折端会有一些纤维的粘连,在周围的左右骨折端会有一些骨痂的形成,之后就会出现骨痂,到时候就会出现骨痂,至少要一两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因此,在进行了内外踝骨折术后,必须要在骨折端稳固之后再下床,通常需要两个多月,第一次下地要拄着两根拐杖,避免出现骨折的地方负重,造成踝关节的酸痛,在拄拐的过程中可以逐步的加大运动和运动的次数,并且在骨折很久不能下地之后,可以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拄拐一个多月就能恢复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