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吗?

会员7043422 24 已回复
我紧张的时候一躺下就心跳,起来就好了,但最近三天又因为紧张早上的时候心口疼,但是起来就好转了,没去看过医生,以前心跳的时候吃过养心安神丸,我该做什么样的检查啊。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杨华 医师 县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内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 3539
病情分析:
你说的情况看,目前需要确定是否是冠心病,主要依靠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试验,有创的检查就是造影,一般前面检查就可以。单纯的早搏心率快有可能是植物神经问题(交感神经兴奋),如果伴随缺血表现,比如心电图或者动态或者运动试验有客观证据,又有你说的不适,那么冠心病基本成立。目前服用药物可以调整一下,肠溶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麝香保心丸、曲美他嗪、辛伐他汀。生活上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锻炼,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还有疑问可以继续咨询,祝早日康。
有用0
刘国英 医生会员 枣强县医院儿科 二级乙等
擅长:儿科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219177
建议首先检查是否是有肺炎,胸膜炎,肺结核,气胸都可能,另外还要考虑是否是有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的可能.有的时候还要注意消化道溃疡和胰腺疾病也可能导致这个现象的. 还要注意检查肝脏和胆囊b超和肝功是否是有问题.还要做心电图检查是否是有心肌缺血的可能.
有用0
关注
任立存 威县贺营乡赵庄卫生室儿科 一级丙等
擅长:中耳炎、鼻息肉、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 626588
你好,从你的描述来看建议去医院做心脏彩超看看。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脏病保养需要从平时的饮食,还有平时的生活作息上来控制,在饮食上一定要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还有就是每天吃一些水果,多吃鱼类也是好的,鱼类比大多数肉类所含的脂肪和饱和脂肪酸都低,尤其是海鱼,里面的脂肪酸含量较高,能增加血液中“好”的胆固醇。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宝宝有心脏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青紫者,小儿面色萎黄,心烦易怒,汗出,口周,指端,耳垂及口腔黏膜均呈紫灰色,在用力及啼哭过程中加重。
2、婴儿啼哭低微、声哑、气急、吃奶乏力、食欲少、生长发育不良等。
3、抵抗力较弱,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发病后也不容易康复。
4、呼吸困难等。
5、心脏杂音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心脏病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通常情况下,心脏病脸肿还能活1-2年。
心脏病的面颊肿胀是心力衰竭的最后阶段。心脏患者会出现肿胀,首先是身体下垂,即从下肢开始,由下往上,出现肿胀,严重者会导致腰骶部水肿,胸腔积液。当患者面部肿胀,说明患者已到了心力衰竭的后期,或者伴有肾衰,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左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如果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的肿胀可以减轻,但是因为有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患者的生命通常不会超过一到两年。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脏病失眠建议可以积极去医院进行检查。
失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导致睡眠质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要,从而影响白天的社会功能。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对心脏进行一次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来观察患者晚上的心电图,了解心脏的具体情况。并且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背部疼痛有可能是心脏疾病,也有可能不是心脏疾病。
通常来说,很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可能会伴有左上背部的疼痛,也可能是单纯的左上背部疼痛,也可能是后背部的疼痛,同时伴有左肩和左上臂的沉闷无力。因为后背有其他的组织,所以出现了后背疼的症状,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心脏疾病,就像是胆囊炎一样。后背部疼痛主要是由于颈部,胸部等原因导致的。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早期心脏病能治好。
早期心脏病主动治疗并不严重,通常预后也较理想。因心脏病其属为循环系统之病症,而且循环系统有病,有时叫心血管病,各人症状表现轻重不同。对于一些患有心脏方面病症的患者来说,如果出现了心律失常的话,就会影响到其生活质量,所以说对这种类型的疾病一定要及时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中,通常应针对特定原因处理。如果是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的话,那么就要对其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和手段,从而达到预防以及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通常可选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