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跖骨骨折后三个星期内,病人不能走路,如果发生跖骨断裂,需要做好石膏固定,至少需要6个星期。由于是负压骨,因此相对于上肢的骨折,固定的持续时间要长两个星期。
6个星期后,可以拍X光,确定了骨折断端有连续的骨痂,可以取下石膏,逐步恢复,局部负重走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踝关节和脚趾的功能训练,避免出现关节的僵直和肌肉萎缩。
一般跟骨骨折后三个月左右,等跟骨骨性连接完全恢复后,再开始负重走路。在骨折的头六周,建议进行石膏制动,制动期间要将下肢抬高,可以有利于肢体肿胀的消退,也有利于骨折在安静的力学环境下自我修复。
跟骨是松质骨,跟骨的骨痂生长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而且跟骨是人体的主要负重点,也是身体的主要力量应力集中点,因此临床上建议患者三个月后,跟骨骨性连接完全恢复后再走路。
踝部骨折需要做照X光片等。患者骨折后就医,通常医生为其做一系列的专业体格检查,则可诊断。若医生怀疑患者骨折但无法确定时,照X光片,通常可以较直接观察到骨折。部分骨折X光无法观察清楚时,或需要手术,设计手术方案需要时,需做磁共振检查,局部的X光断层扫描,需做CT检查。如果怀疑有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时,可以做踝部的彩超,了解血管的功能,做肌电图,了解神经的功能。
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中医治疗,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
腓骨骨折4周下地行走不可以,建议遵医嘱下地行走,具体内容如下:
腓骨骨折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下肢骨折。腓骨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上、下关节的稳定,同时还能提供强大的骨骼支持。在腓骨的上下两端十厘米以内的骨头是最主要的,也是最主要的作用。因此,腓骨上下段10厘米以下的骨折,在4周后最好不要负重,最好再等一个月再慢慢进行。如果是中段骨折,疼痛感不是很强烈时,可以逐渐下地。
当患者出现足部骨折时,应立即就医,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如果患者年纪不大,进行保守疗法,一般治疗后4-6个星期可以考虑进行适当的下地行走。
成年足部骨折,一般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并且术后6-8周左右可以服用接骨药物进行治疗,并且下地行走。
老年人脚部骨折,一般在进行保守治疗后8-10周后才能下地行走,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头有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