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 > 医生故事 > 刘国恩:参与中国医改报国恩

刘国恩:参与中国医改报国恩

收藏
来源:央视网 2016-01-15 15:48

刘国恩老师的名字非常朴实。“国恩”二字缘于父亲对他的一个殷切希望,就是无论他长大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忘记国家的恩情。但是作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出生在四川茂县郊区的农村孩子,他无法想象自己要通过怎样的人生方式来实现父亲对他的期待。

刘国恩出生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是成都前往九寨沟的必经之地。他少年时代的梦想就是能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专门给穷人百姓看病的好医生。而他的中学时代正处于中国的动荡年代,所以在1976年从茂县一中毕业后就在农村当起了赤脚医生。

十六七岁的他,整天背个药箱行走乡野,在行医送药的同时,敏锐地发现中国农民就医状况的糟糕,乡村医疗条件很差,环境恶劣;到县城就医条件稍好一些,但是往往又随便地被人吼,被人骂,被人看不起。出生贫苦的他对这些社会现象,心怀悲悯。但是作为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他除了尽责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能有什么能力扭转这一切呢?

做了两年赤脚医生之后,刘国恩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那时正是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刘国恩在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考取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离梦想近在咫尺。然而,命运却在他的梦想马上要实现的时候,给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他的政审材料被通知缺失,在那个时代里,没有政审鉴定就意味着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未来。

可以说,是这个偶然因素彻底改变了刘国恩的一生轨迹——他失去了作为一个科班医生的机缘,直到现在他再也没有机会穿上少年梦想中的白大褂。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在临近大学开学的前一个月,他意外地接到了西南民族大学数学系本科的录取通知书。经过努力学习,本科毕业后,刘国恩又考取了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主修经济,后来,他又获得了公派留学美国的机会。在决定出国后研究方向的时候,刘国恩还是没能忘记自己的医生情节,刘国恩投信问路,给当时自己唯一读过的美国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作者DAMODAR GUJARATI教授写信,询问有没有把医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系科,最后,他填报了纽约城市大学研究院。

1991年,他在CUNY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并没有满足自己学业上的进步,他在考虑如何将所学的西方卫生经济学理论用于中国的医疗卫生实践领域,这是他的梦想。后来,他在哈佛大学开始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初,由于他崭露头角的潜力和研究,刘国恩受聘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开始了第一份美国大学的教职。最终受到了美国公立大学中资格最老的北卡罗纳拉大学的青睐,2000年他接受北卡的邀请并担任终身教授之职。

2001年的时候,我国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领导开始与刘国恩接触,邀请其回国执教,并帮助组建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以填补我国经济管理学科类还没有卫生经济学的空白。虽然当时他有些犹豫,但是,刘国恩还是决定回国。2006年2月,刘国恩在北卡同事不可思议的目光里辞掉了终身教授之职,
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光华的全职教授职务,回国执教至今,并参与到了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当中。

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重大热点,刘国恩作为中国最权威的卫生经济学家,全程参与了医改政策的研究与评估。回国后,他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研究,为中国医改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他的许多改革方案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在刘国恩看来,始自2009年的中国新医改,是向世界级难题发起了挑战,虽然目前还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但已经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全国超过13亿人获得了基本的医疗保险。

 现在回过头看,刘国恩表示对自己当初的决定不仅没有后悔,而且说如果有遗憾的话,那就是如果他早点知道中国医疗领域这个状况的话,他应该回来得更早一点。刘国恩觉得,用自己所学的东西,来帮助中国解决这么大的社会重大问题,并且是自己亲自参与,
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有意义了,所以,“目前是最好的时刻,一切才刚刚开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报效“祖国之恩”,父亲虽早已过世,儿子“国恩”之名的寓意似乎在冥冥中得以实现。

如果说,他少年的梦想只是当一个好医生,一生也只能为数量有限的患者提供服务, 那么现在站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前沿的他,
虽然至今心存童年梦想未曾实现的遗憾,但却真真切切地用他近30年的学术功底、国际视野、中国人的情怀,为中国十几亿的人民在医疗保障制度提供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帮助。

那个儿时的梦想,现在已经随着他个人的成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奇迹般腾飞,已经演变成一个全中国所有人的理想梦境:早日推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过上拥有健康保障的富足生活!而他也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正书写着他传奇人生的新篇章!

关键词: 医改 刘国恩

医友评论 2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忽思慧 2016-02-26 08:34

医改不要让医生和患者心寒,给老百姓办好事就行。

孙华平 2016-01-18 06:23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