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期用了乙肝小三阳患者的卫生...

会员65458900 20 已回复
来月经期用了乙肝小三阳患者的卫生纸会不会传播自己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侯英钧 主治医师 北京丰台医院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外科相关疾病诊治
已帮助用户: 43989
指导意见:你好;应该不会的,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还有唾液传播。只要不跟乙肝携带者亲密接触是没有问题的。
有用0
关注
王振友 主治医师 呼中林业局职工医院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阴道毛滴虫病,月经不调,崩漏,情感性心境障...
已帮助用户: 67728
指导意见:不知道你是怎么用的,所以无法判断是否会传染。
有用0
关注
徐彬 副主任医师 临清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二级
擅长:慢性宫颈炎,阴道炎,月经不调,分娩,早产,妊娠呕吐...
已帮助用户: 112867
指导意见:你好, 你的情况如果就是应用的干净的卫生纸,那么没有乙肝病毒,不会影响你的健康,也不会出现传染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乙肝小三阳持续半年以上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表现。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后,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是不需要注射的,或者说,注射疫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也没有任何治疗效果。
如果想要预防其它疾病,可以注射其它疫苗。如果确诊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一定要引起重视。首先要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肝脏彩超,肝脏硬度等。另一方面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喝酒、吸烟、劳累、合理营养。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方法请按药品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服用。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如果乙肝小三阳的病人,如果皮肤是暗黄色的,那就说明有肝纤维化,或者是肝硬化。
此时要做肝功能,腹部彩超等相关的检测。对于乙肝小三阳的病人,只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抗菌药物的治疗,没有抗菌药物的,可以适当的进行适当的调整,并进行常规的复查。如果是小三阳,经过正规的治疗,经过一定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性的恢复,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小三阳需要注意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方面,要注意忌酒,忌烟,少辣低脂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休息,不要经常熬夜,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生活压力,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防止肥胖;定期检查,规范治疗,乙肝小三阳,一般病情稳定,但是也要3-6个月定期检查肝功,乙肝五项,肝胆彩超,病毒量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规范治疗的方法,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小三阳患者可以吃鸡蛋,是有好处的。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容易吸收,可以补充人体蛋白质;其中含有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可以保护人体的视力,不受到伤害,蛋黄中含有铁、钙和维生素,可以提高记忆力,适合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贫血的患者,具有益气补精的功效。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小三阳多见于慢性乙肝患者,多有肝郁气滞血瘀的情况,可以服用三七粉。三七粉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小三阳的寿命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免疫功能以及治疗情况来进行判断,若身体素质好,肝功能正常,免疫功能也较强,不会容易发病,寿命和正常人差不多,不会受到影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膳食,多补充营养物质,做到不抽烟不喝酒,就能很好的控制病情;若患身体素质较差,发病率就会升高,寿命也会缩短,可能存活50到60岁左右。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