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内长麦粒肿3个月怎么治

会员5351686 27 已回复
全部症状:左眼皮内长疙瘩不痛不痒没感觉不舒服,长了3个月,滴眼药水半个月没效果,怎么办?

发病时间及原因:

治疗情况: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任朝笛 河北威县贺营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胃炎、胃下垂、高血压、贫血、荨麻疹、湿疹、尖锐湿疣...
已帮助用户: 180917
麦粒肿切忌挤压或用未消毒的针挑及过早切开。因为眼睑血管丰富,其静脉与眼眶静脉及颜面静脉相通,而且没有静脉瓣来阻止其血液回流,又与颅腔静脉相通,炎症一旦扩散,轻者引起眶蜂窝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形成败血症,危及生命。.不能用热水袋代替湿热敷,因热水袋渗透浅,作用弱,仅引起表层的组织充血。做湿热敷时要防止烫伤皮肤,特别是幼儿及老年患者更要注意,可在眼睑上涂薄层凡士林或盖凡士林纱布预防。.脓肿已形成并出现脓点时,应到医院切开排脓,如脓肿自行穿破;可用干净棉花轻轻拭去。病愈后要继续用药一周左右,以防复发。对顽固复发的病人,应到医院查明病因并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麦粒肿一般没有传染性的。
麦粒肿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类型。外麦粒肿是指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内麦粒肿又称内睑腺炎,属于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外麦粒肿在发病初期可采用局部热敷或超短波治疗,局部滴眼药水或眼药膏,有脓点者可切开排脓切口,切口与睑缘平行,避免挤压。脓腔较大应放置引流条,换药直至痊愈。内麦粒肿的早期治疗方法和外麦粒肿是一样的,脓肿形成后需要切开排脓缺口,切口要垂直于睑缘,避免损伤过多的睑板腺管,避免挤压。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麦粒肿是眼科常见疾病,多数麦粒肿是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感染最常见。若小孩患麦粒肿治疗方式如下:
患病初期采取冷敷,硬结未软化时可以湿热敷。一次15分钟,一天3-4次。此时要选择抗生素的眼药水进行点眼。睡前在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有助于控制感染。一些患者可以适当用超短波理疗,或口服清热解毒的药物,也有治疗效果。小孩患麦粒肿,要注意不要让小孩使劲揉眼睛,避免造成感染加重。通过这些治疗方法,病情能够得到控制。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麦粒肿症状为眼睑部皮肤出现囊肿物质可表现局部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等临床表现。当脓液集聚时,可出现黄色脓头。严重的可以办随全身症状,出现耳前、耳后、颌下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还可以见高热等。患有麦粒肿症状较轻的可以外用眼药水,同时口服药物进行调理治疗。如果麦粒肿症状较严重的,临床症多采取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小孩麦粒肿一般7~15天能好。
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发生在眼睑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睑腺炎一般是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患处的红、肿、热、痛。孩子有麦粒肿,治疗周期亦为7~15天,麦粒肿早期症状一经发现,必须积极处理,将病情抑制到轻微阶段,早期麦粒肿可采取湿热敷,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从而加快麦粒肿消褪。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麦粒肿会出现发炎和出脓等症状。较小的无症状的霰粒肿是无须治疗,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囊肿可以进行热敷。是由于孩子上火,眼部的清洁度不够,揉眼睛等引起的麦粒肿。可以在局部麻醉下手术治疗,手术以后局部使用消炎的眼药水,和消炎的眼膏,一周就可以恢复。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儿童长了麦粒肿之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眼部局部热敷、药物治疗或者外科切开等治疗。
在治疗小儿小麦颗粒性关节炎时,可以采用湿热敷法或旋磁理疗来吸收硬结,严重者可以采取外科手术。最好是去医院做个眼科的检查,根据具体的原因来进行治疗。平时要做好平时的护理,平时要保持用眼清洁,避免乱用手指揉搓。平时要多吃一些蔬菜和瓜果。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