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号出生,出生

会员59280592 9月 已回复
2014年9月15号出生,出生时6斤,6个月的时候19斤半,现在还是一样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叶剑 医师 江苏省无锡亿仁肿瘤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支气管哮喘,手足口病,水痘,鹅口疮,上呼吸道感...
已帮助用户: 80
问题分析:腹泻时间比较久,在初期肠炎还是存在的,建议你后期要2-3天去复查大便,直到大便没有白细胞和脓细胞之后,抗生素才好停药。大便颜色发黑可能是与你吃的苍苓有关。补加提醒一下,蒙脱石散和其他药都要间隔2小时(补液盐除外)。补液盐可以冲调其他药,这样可以有效增加一天的摄入量。
意见建议:建议继续检查一下大便常规,并查一下血常规,如果没有感染情况,头孢可以暂时就不要使用了,建议蒙脱石散每次1.5g冲25ml水,一天三次;小培菲康散(冰箱冷藏保存)每次1g冷水冲,一天三次。葡萄糖酸锌每次70mg,一天2次(需要服用20天)。3代补液盐每天50ml/kg,或者每次大便后两小时内补充70-100ml(一定要按说明冲配浓度)。如果方便再给我一个电话,如果电话里没有干扰的话我再给你详细解答一下。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宝宝出生后要排完便再吃东西,但新生宝宝经过助产士处理后,若没有禁忌征要鼓励妈妈给宝宝喂奶。
宝宝出生后30分钟左右是兴奋期,此时吸吮力强,容易吸奶成功,尽早吸奶有利于分泌母乳,让宝宝反复吸吮乳头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早产儿只要宝宝有吸吮力也要早喂奶,母乳是宝宝的最佳食品,初乳营养丰富。母乳有很多营养成分,如免疫蛋白、免疫因子、活性肽等,其他婴儿食品奶粉配方都没有,尽早喂母乳有利于减轻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有助于降低生理性体重下降或低血糖的风险。粪便是否排完跟喂奶关系不大,但要注意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排胎便要检查肛门是否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因为宝宝出生或两到三天就能排完。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出生要打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
新生儿需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以及卡介苗。在婴儿出生后24个月之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身体健康的人最好去医院进行注射。这两种疫苗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可以防止肺结核,也可以用来防止乙肝。如果是由于其它的因素,孩子在出生后不能注射这两种疫苗,那么要在孩子达到一定的年龄后再到出生的地方进行补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矮小症的病因有很多,有些人天生就会矮,比如生长因子不足,或者是遗传性的代谢障碍,比如软骨发育不良,年龄太小,或者是早产儿,或者是足月婴儿之类的。
另外一些是由于后天的原因导致的,例如:营养不足,精神方面的问题,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身高可能是基因决定的。此类患者并不是从出生就小。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查明矮小症的具体情况后,尽快处理。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刚出生婴儿脐带1-2周掉。
小儿出生后,医生就会给儿童结扎断脐,刚结扎的脐带残端呈白色,比较新鲜和湿润,可能有渗血的症状。一般1-2周左右会掉,在脱落之前,用碘伏棉棒消毒,注意消毒要彻底,需要把脐窝底部也清洁到位,但不能太使劲,以免损伤脐窝处皮肤。如果脐炎比较严重,此时家长需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婴儿黄疸重,需要去当地儿童医院住院治疗,需要对因治疗,同时可以照蓝光、输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如果是溶血导致的黄疸可能需要换血治疗。但是婴儿黄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婴儿出生后两三天开始,大约在4天-6天达到高峰。两周内消退,大约在21天内会完全消退。如果黄疸量不太大,可以遵循医嘱用降低黄疸的药物进行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出生7天肚子就胀气考虑与消化道发育不完善相关,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进行干预。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比较脆弱,稍微吃点东西,或在喂养姿势不当、吃奶过快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家长可以给宝宝服用妈咪爱进行调理,多喝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做一些热敷,轻揉一下肚子。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