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的护理

会员53707143 30岁 已回复
有个同事前几天刚刚检查发现自己患有缺血性心肌病,这可把他和他家里人吓蒙了,因为对这类疾病的不了解,导致不知道要怎么来护理这类疾病。缺血性心肌病的护理?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安源 医师 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慢性萎缩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 6949
问题分析:您好,患者平时应该注意饮食,要低盐低脂,可以有效的预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的发生,可以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增加蔬菜的比例,尤其是木耳、芹菜、蘑菇等,对血管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还应戒烟、控酒,保持体重,减少腹围。
意见建议:餐后30分钟应该积极的参加运动,可以选择户外快走、慢跑等,时间应大于30分钟。在家可以做仰卧起坐及平板支撑等,贵在坚持。如果患者出现了胸闷、胸痛的症状,那么需要马上休息,可以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剧烈波动。
有用0
关注
杨海波 溆浦县中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尤其擅长消化内科
已帮助用户: 204
问题分析:你好!一般缺血型心肌病多见于老年患者和三高患者,年轻人多见三高所致,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意见建议:我估计你可能是属于肥胖患者,建议首先要减肥,降血脂。饮食要低盐低脂,多做有氧运动。
有用0
关注
方振恩 医师 福安市赛岐经济开发区小留村卫生室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急性胃肠炎,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胃炎,肝损伤,高血...
已帮助用户: 240
问题分析: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引起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意见建议: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有高血压的控制血压。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等。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丹参滴丸等药物。
有用0
相关问答

急性心肌病的护理诊断,主要是活动无耐力,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心律失常猝死的危险,焦虑自理能力下降,与疾病的限制有关系。缺血性心肌病的护理措施,主要是保证患者的卧床休息,保证患者休息的时间和质量,减轻心脏负荷,避免发生并发症还要严密观察心率,心脏的变化情况。
缺血性心肌病就是长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导致的心肌慢性缺血综合征,比如活动后胸闷,气短,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否则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多是因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最后心脏逐渐扩大,心脏功能也是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缺血性心肌病几乎不能治愈。
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后1~2年内死亡。缺血性心肌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其发生机制复杂,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血损害。通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恢复缺血心肌血供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缺血性疾病中有些心肌已出现坏死,且该坏死心肌无法再生,因此从理论上讲,缺血性心肌病是无法治愈的。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要想有效的治疗,就要注意控制基本的病症,同时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冠心病,是指心肌长期缺血引起的收缩功能紊乱,其临床表现与扩张性心肌病相似,临床上以气短,心悸,疲倦,头晕,胸闷等为主。
可以口服积极的肌肉力量来强化心,并服用利尿剂来缓解心脏的压力,或者服用抗氧化剂来缓解后的心脏负担。能有效改善各种合并症,如心脏衰竭、心脏跳动等。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相应的物理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缺血性心肌病由于心脏受损较重,临床上达不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但可通过积极、规范治疗对心衰、心绞痛等病症有良好的减轻及改善作用。症状得到改善之后,生活中应该要注意调养和保持一个良好的休息状态,这样才能够确保生活质量更好。避免情绪波动,外感,损伤等诱因,以减轻心肌缺血反复发作。若用药无章可循,或者半途而废,还会造成复发危险。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缺血性心肌病可能好治,可能不好治。具体分析如下: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如果患者病情不严重,一般比较好治。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不太好治。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片、美托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清淡饮食。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缺血性心肌病的预防一般是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治疗其他疾病等。
心肌缺血与冠心病的防治密切相关,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或排除各种风险。要注意饮食,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食用高脂食品,不要过度肥胖,同时戒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适的锻炼,可以进行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按照疗程服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