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能治疗弱视吗

会员53698052 25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25岁能治疗弱视吗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不行,还是看不清楚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能配眼睛吗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刘爱英 主治医师 桓台县人民医院其他 三级乙等
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睑皮松垂症,重睑术
已帮助用户: 820
问题分析:你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问题,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你有弱势,若是,一般是指视力低下,虽经过矫正屈光不正以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也没有其他眼部的器质性病变,这样的情况叫弱视。弱视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在13岁以前可以治,13岁以后,基本上没有提高视力的可能性。
意见建议:弱视即使配镜视力也达不到正常,像您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很好的治疗办法。你已经错过了弱视的治疗时机。
有用0
关注
程新文 医师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医院五官科 二级乙等
擅长: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 942
问题分析:弱视一般是出生后远视,屈光不正等导致的眼睛没有光线刺激,视神经没有及时发育导致的,
意见建议:弱视一般在十岁之前及时验光配镜纠正,然后用遮挡法治疗,一般能提高视力,成年后治疗基本没什么效果了。
有用0
韩贤奎 医师 五官科
擅长:近视、斜视、白内障
问题分析:弱视是指眼外与正常人一样眼内检查也没有明显问题但矫正视力达不到0.8临床上叫弱视.
意见建议:当家长发现孩子看东西时经常皱眉、眯眼或凑近才能看清楚,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视力。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弱视,首先应散瞳验光,了解屈光状态,尽快到专业正规的眼科专科医院进行就诊治疗,不可放弃,不可延误,抓住黄金期治疗小儿弱视,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西医精细训练。弱视的年龄为3岁~12岁。弱视的治疗时间为3~6岁。弱视治疗可以持续长达几年,全国3%的儿童患有弱视,甚至在某些地区达到5%,儿童弱视现象越来越严重。弱视儿童并不可怕,只要适当治疗,90%以上的儿童视力可以提高,80%的儿童可以治好。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消除抑制,提高视力,矫正眼位,训练黄斑固视和融合功能,以达到恢复两眼视功能。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5~6岁较佳,8岁后较差;中心固视较佳,旁中心固视较差。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弱视可以做矫正术来治疗,弱视是眼科常见的儿童眼病,眼部内外没有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低于0.9)者称为弱视,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儿童视力低下引起的弱视可能是由于眼睛健康状况不佳引起的长期反应症状,或儿童缺乏维生素引起的视力低下引起的。有必要到眼科进行检查和诊断。调整和控制的结果,平时要注意孩子的眼睛卫生,可以做眼保健操调整和预防,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幼儿弱视可以用手术治疗,也可以适量的吃一些药物来提高弱视的疗效,平时要多注意用眼习惯,不要离书本太近,不要早期接触电子产品,保护好视力,如果近视的度数过高可以通过眼镜来进行纠正。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小孩弱视要根据形成的原因进行综合性的处理。
如果小孩弱视是斜视引起的,临床上要根据小孩的斜视状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因为先天性白内障或者是先天性角膜白斑引起的弱视,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手术。如果是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要先对小孩进行科学的验光,配镜,然后进行综合性的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少用电子产品。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