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形成的因素?

会员1141352 19-29 已回复
参考
(一)尿液晶体物质排泄量增高
  1.高钙尿 正常人每日摄入25mmol钙和100mmol钠时,每日尿钙排量<7.5mmol(或0.1mmolk/kg);每日摄入10mmol钙时,尿钙排量<5mmol。持续高钙尿是肾结石患者最常见的独立异常因素,所引起的结石多为草酸钙结石,纠正高钙尿能有效防止肾结石复发。因此,高钙尿在肾结石发病中起非常理要的作用。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⑴吸收性高钙尿:最常见,见于20%~40%的肾结石患者。其病因多为一些肠道疾病(如空肠)引起肠道钙吸收增多,血钙升高,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由于血钙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钙增多,PTH减少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造成尿钙增多,钙摄入增多,VitD中毒和类肉瘤病引起的VitD增多,也可导致吸收性高钙尿。此类患者由于代偿性尿钙排泄增多,血钙浓度常在正常范围。
  ⑵肾性高钙尿:系特发性高钙尿的一种,约占肾结石患者的5%~15%。由于肾小管尤其是近端小管功能异常,导致重吸收钙减少。此类患者常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TH分泌增多;而1,25-(OH)2VitD2合成也增多,从而骨钙动员和肠钙吸收均增加,患者血钙常可正常。
  ⑶骨吸收性高钙尿:主要见于原发性甲旁亢,约占肾结石患者的3%~5%;而原发性甲旁亢患者10%~30%并发肾结石。另外尚见于甲旁腺机能亢进、转移性肿瘤、长期卧床所致的骨质吸收和柯兴氏综合征。
  ⑷不伴PTH升高的饥饿性高钙尿:约见于5%~25%的肾结石患者。某些因素如肾磷排泄增多引起抵磷血症而导致1,25-(OH)2VitD3合成增多,后者抑制PTH分泌,从而增加尿钙排泄。
  2.高草酸尿 正常人每日尿草酸排量为15~60mg。草酸是除钙以外肾结石的第二重要组成成分,但大多数草酸钙肾结石患者并没有草酸代谢异常。高草酸尿多见于肠道草酸吸收异常,或称肠源性高草酸尿,占肾结石患者的2%。正常人肠腔内钙与草酸结合可阻止草酸吸收,回肠疾病(如回肠切除、空-回肠旁路形成术后、感染性小肠疾病、慢性胰腺和胆道疾病时)由于脂肪吸收减少,肠腔内脂肪与钙结合,因而没有足够的钙与草酸结石,导致结肠吸收草酸增多;而未吸收的脂肪酸和胆盐本身还可损害结肠粘膜,导致结肠吸收草酸增多。另外,在吸收性高钙尿时,由于肠吸收钙增多,也可引起草酸吸收增多。高草酸尿偶见于草酸摄入过多、VitB6缺乏、VitC摄入过多和原发性高草酸尿。后者分Ⅰ型和Ⅱ型,Ⅰ型是由于α-酮戍二酸乙醛酸裂解酶缺乏,造成乙醛酸规程而氧化为草酸;Ⅱ型缺乏d-甘油酸脱氢酶,引起1-甘油酸增多而草酸生成增多。乙烯乙二醇中毒和甲氧氟烷可刺激草酸生成增多。任何原因引起的高草酸尿均可致肾小管-间质损害,导致肾结石。
  3.高尿酸尿 正常人一般每日尿尿酸排量为13mmol。高尿酸尿是10%~20%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唯一生异常,有人称之为“高尿酸性草酸钙结石”,并作为一个独立的肾结石类型。另餐,40%高尿酸尿患才同时存在高钙尿症和低枸橼酸尿症。高尿酸尿症的病因有原发性及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尤其是化疗溃疡性结肠炎、局灶性肠炎和空-回肠旁路形成术后等时,一方面肠道碱丢失引起尿pH下降,另一方面使尿量减少,从而促使形成尿酸结石。
  4.高胱氨酸尿 系近端肾小管和空肠对胱氨酸、赖氨酸等转运障碍所致的遗传性疾病。由于肾小管转运障碍,大量胱氨酸从尿中排泄。尿中胱氨酸饱和度与pH有关,尿pH5时,饱和度为300mg/L;尿pH7.5时,则饱和度为500mlg/L。
  5.黄嘌呤尿 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因缺乏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向黄嘌呤及黄嘌呤向尿酸的转化受阻,导致尿黄嘌呤升高(>13mmol/24h),而尿尿酸减少。在应用别嘌呤醇治疗时,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受抑制而尿黄嘌呤增高,但在没有机体原有黄嘌呤代谢障碍基础的情况下,一般不致发生黄嘌呤结石。
  (二)尿液中其它成分对结石形成的影响
  1.尿pH 尿pH改变对肾结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尿pH降低有利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形成;而pH升高有利于磷酸钙结石(pH>6.6)和磷酸铵镁结石(pH>7.2)形成。
  2.尿量 尿量过少则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有利于形成过饱和状态。约10%肾结石患者每日尿量少于1L外无任何其他异常。
  3.镁离子 镁离子能换肠道草酸的吸收以及抑制草酸钙和磷酸钙在尿中形成结晶。
  4.柠檬酸 能显著增加草酸钙的溶解度。
  5.低枸橼酸尿 枸橼酸与钙离子结石而降低尿中钙盐的饱和度,抑制钙盐发生结晶。尿中枸橼酸减少,有利于含钙结石尤其是草酸钙结石形成。低枸橼酸尿见于任何酸化状态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腹泻、胃切除术后、噻嗪类利尿药引起低钾血症(细胞内酸中毒)、摄入过多动物蛋白以及尿路感染(细菌分解枸橼酸)。另有一些低枸橼酸尿病因不清楚。低枸橼酸尿可作为肾结石患者的唯一生异常(10%)或与其它异常同时存在(50%)。
  (三)尿路感染
  持续或反复尿路感染可引起感染性结石。含尿素分解酶的细菌如变形杆菌、某些克雷伯杆菌、沙雷菌、产气肠杆菌和大肠杆菌,能分解尿中尿素生成氨,尿pH升高,促使磷酸铵镁(MgNH4PO4·6H2O)和碳酸磷灰石〔Ca10(PO4)6·CO3〕处于过饱和状态。另外,感染时的脓块和坏死组织也促使结晶聚集在其表面形成结石。在一些肾脏结构异常的疾病如异位肾、多囊肾、马蹄肾等,可由于反复感染及尿流不畅而发生肾结石。感染尚作为其它类型肾结石的并发症,两者互相因果。
  (四)饮食与药物
  饮用硬化;营养不良、缺乏VitA可造成尿路上皮脱落,形成结石核心;服用氨苯喋啶(作为结石基质)和醋唑磺胺。
  另外,约5%明结石患者不存在任何生化异常,其结石成因不清楚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邢晓杰 主治医师 山东省文登市泽头镇卫生院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腹泻,习惯性便秘
已帮助用户: 56446
每一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祝您健康!
快乐到永远!
有用0
陈树蕃
擅长: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慢...
已帮助用户: 19
问题分析:胆总管结石分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和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状、大孝性状基本上与同存的胆囊结石相同或相似。-=0
意见建议:、数量多少不一,可为单发或多发,若胆囊内多发结石的直径较孝并有胆囊管明显扩张者,结石可以大量进入胆总管、肝总管或...
有用0
相关问答

引起肾结石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于饮食的原因,包括喜欢吃些豆制品,动物内脏,海鲜,喝水比较少,排尿比较少,都容易引起结石,尿路感染反复也容易引起结石。出现肾结石不要太紧张焦虑,小1cm的结石可以通过口服相关药物,促进结石得排出。

李明副主任医师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饮食习惯、职业等因素,以及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异物、药物等因素都会导致结石形成。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减少结石的形成和复发。还有就是形成尿结石的物质,比如痛风患者尿酸排出增多,就会形成尿酸结石。尿量减少会增加盐、有机物质浓度,也容易形成结石。

李明副主任医师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肾结石的形成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体质,基因以及病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有关。
理论因为是体内肾盏形成斑块,所以尿中的钙离子、草酸根离子含量过多、过饱和而被吸收到尿中形成草酸钙结晶并粘附于斑块表面。最后因尿液中沉渣结晶、长时间粘附而引起体积不断增大,于是就形成了结石,于肾盏中称肾盏结石、于肾盂中称肾盂结石、合称肾结石、多为肾结石的理化成因。

李明副主任医师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肾结石的形成包括年龄,性别,饮食,生活习惯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尿液中成分发生改变,比如尿中草酸的含量,钙质增加导致肾结石的发生,再一个,就是一些药可以导致肾结石的发生,比如磺胺类,激素类药物等,可以促进肾结石的形成,再有的就是一些先天性的因素,比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先天畸形导致尿流不畅,也可以导致肾结石的发生。另外泌尿系感染可以促进结石形成。

张聪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肾结石一般是由尿液中的物质在肾脏中积累形成的。
肾结石有一定的病因,例如输尿管狭窄阻塞性阻塞等。有的患者会患上某些基本的病症,比如说患有痛风的患者会出现肾结石,而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也会出现肾结石。还有的患者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的原因,比如经常饮用少量的饮水的患者会出现肾脏结石。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吃含有结石的食品,很有可能会引起肾结石。

李明副主任医师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肾结石多半与自身饮食习惯有关系,如过多食用油腻的食物,过多食用豆类的食物,同时饮水量较少,运动量较少有关系,也是诱发肾结石的原因。有肾结石要清淡饮食,按时休息。

李玉涛主治医师外科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专业擅长:无精症、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精囊炎等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