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的人应当注意什么?

会员21227863 6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的人应当注意什么?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原来检查得知血压高,一直在吃降压药。医疗服务队下到社区,在那儿查血得知血糖和血脂高。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怎样治疗?平时注意什么?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1.高血压是终生性疾病要终生治疗,根据血压高低降血压药物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但不能停药。2.高血压病人要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情绪稳定,生活规律。3.高血压病人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制定治疗方案。服用正规的降血压药,正规服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前两条靠自己做好,第三条请医生帮你做。 血脂高先低脂饮食,不吃肥肉,不吃动物内脏,不吃蛋黄类。1-2月复查血脂,如仍高服用他汀类药治疗。如已正常,不用服药,坚持长期低脂饮食就可以了。 血糖高查糖耐量试验,看是否患糖尿病。如是糖尿病,1.少吃米面多吃素菜适当运动。2.如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4-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6-8mmol/l.
有用0
关注
李光君 厦门第一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7700
问题分析: 三高患者,治疗上应当以降血压,降血糖,及降血脂为主。高血压患者测量血糖高,也有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表现。
意见建议:由于患者有高血压,在降压药物上可以应用普利类降压药物,普利类降压药物不仅可以降压 ,而且可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进行治疗。 平时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也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有用0
关注
谢玲媛 护士 岭背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 94834
问题分析: 高血压的治疗对象 1、高血压2级(血压等于或大于160mmHg)或以上患者。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 3、凡血压持续6个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 4、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意见建议:你好,根据情况建议到医院检查并对症治疗比较好的,一般食物清淡为主。
有用0
相关问答

建议清淡饮食,忌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忌食甜食,忌食含糖量高的水果和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中要少摄入淀粉,所以含淀粉的食物要少吃,注意不是不吃是少吃.像土豆要少吃.多吃蔬菜为好,像洋葱,黄瓜.苦瓜,藕,韭菜等都是很好的,山药和芋头是控制血糖很好的食物。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
你好,要注意低脂、低糖、低盐饮食,不要过食油柑肥腻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多吃清淡水果蔬菜,适当锻炼

刘微中医科沈阳德坤瑶医肿瘤医院已帮助用户:2857
擅长:中医内科、肿瘤、软伤

病情分析: 高血压的治疗对象 1、高血压2级(血压等于或大于160mmHg)或以上患者。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 3、凡血压持续6个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 4、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意见建议:你好,根据情况建议到医院检查并对症治疗比较好的,一般食物清淡为主。

谢玲媛护士妇产科岭背卫生院已帮助用户:94834
擅长:妇产科

指导意见:你好,需要注意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不能吃油腻的,含蔗糖的食物。适当运动,坚持锻炼,但不能过于疲劳。尿有蛋白,可能是有肾脏功能障碍,最好不要吃伤肾的药物。

孔祥锋医师内科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卫生所已帮助用户:21805
擅长:II型糖尿病

问题分析: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太咸的食物也不要熬夜,尽量不要有过大的精神压力,注意作息规律。戒烟戒酒。
意见建议:你可以用米醋泡花生,泡一个星期之后,每天嚼服十几粒, 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

张佑主治医师内科唐山市中医医院已帮助用户:69261
擅长:肺病科常见病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胸腔积液,肺癌的的诊治及治疗。

问题分析:你好。高脂血症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的,以免导致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建议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意见建议: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增加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注意减肥,并选用辛伐他汀或阿洛伐他汀等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注意积极排除和治疗高血压、高血糖等合并症。

杜志刚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已帮助用户:10626
擅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格林-巴利综合征,脑梗塞,面神经炎,偏头痛,枕大神经痛,周期性麻痹,神经衰弱,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分水岭区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