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惊吓后心脏不舒服

会员151438 已回复
受惊吓后心脏不舒服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当患者在遭受惊吓后,可能会出现心脏不舒服的症状,这很可能是由于情绪过于紧张等生理性原因引起的。也可能与心脏神经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等病理性原因有关。
一、生理性原因
受惊吓后,患者的情绪处于紧张和激动的状态,导致心率加快并出现明显的不适感。通常,一旦情绪平息,这种症状就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二、病理性原因
1.心脏神经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综合征,受到惊吓后,机体的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张力过高,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上,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普萘洛尔、艾司唑仑等药物,并根据需要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等心理治疗。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导致心脏病。当情绪过于激动、害怕等状态时,可引发心肌异常收缩,出现胸闷、气喘、胸痛等症状。治疗上,可能需要使用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等药物,具体用药要按照医生的建议。
3.心绞痛:由于精神、情绪处于激动、亢奋状态,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心率加快,心肌张力和收缩力增加,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来说,血液供应可能不足,出现压迫感、紧缩性疼痛,以及胸闷、心率加快等症状。治疗上,可能需要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异山梨酯等药物缓解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的原因外,类似的症状也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引起。因此,建议患者前往心血管内科医院进行就诊,进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手术等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受惊吓后心脏一直难受可以使用以下办法,具体分析如下:
受惊吓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会导致一过性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会导致心慌心悸、胸闷、周身乏力等症状。如果受到惊吓后心脏不舒服,很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心脏病。在受惊后,心率加快,心肌缺血不能得到改善。在进行吸氧后,可以服用消心痛片来缓解心肌缺血,可以服用倍他乐克片,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量。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可能是受惊吓后诱发了心肌供血不足,也可能是自身存在神经衰弱,经过惊吓之后精神心理问题加重,从而致使心脏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如果伴有失眠或者是焦虑,可以服用一些改善睡眠、营养神经的药物,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脏一直难受,考虑以下几种原因导致,考虑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是心神经官能症,最近注意规律作息,适当的服用活血化瘀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情节严重,去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测。考虑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多吃一些补血益气的食物,可以通过服用补气益血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若受到惊吓之后,表现为心慌、多思较为正常,只需要注意多多休息,通常经过休息就能减轻,不必过分忧虑。病人应避之唯恐不及并被吓倒,规避不良因素。如果感到心跳加速,应该马上到医院去检查。如心率过快,大于120次/分,可服用倍他乐克以减轻。建议不要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吃水果、蔬菜等有营养的食物,初期尽量减少活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小孩受惊吓可能会拉肚子。
当儿童受惊时,还可能有腹泻症状,而普通儿童并不存在其他导致腹泻的因素。如果孩子是因为腹泻而导致脱水的情况下就需要及时就医。这一状况导致拉肚子,大便通常呈黄色稀便,或呈绿色便,均可发生。所以家长应该要对孩子的病情给予关注,并及时地发现和诊断出原因所在,然后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和处理。可适当为患儿口服少量益生菌,对症治疗,并且还需要适当的安抚孩子。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受惊吓通常是能自愈的。
大部分的宝宝在受到惊吓之后会出现紧张和不想吃东西的症状。有些人也会出现夜睡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部分婴儿在受到惊吓后,还会出现嗜睡、哭闹等症状。年龄较大的儿童甚至还可能出现幻视、幻听等症状。当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对外界的一些常见的刺激也会慢慢的变得不那么敏感了。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惊吓反射会逐渐减弱或者消失。当孩子受了惊吓后,母亲要多拍拍她,抚摸她,一般是能够自愈的。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