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怎么造成的

会员1365559 已回复
心肌梗塞是怎么造成的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是由于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冠状动脉内膜损伤形成血栓,引起冠脉血管狭窄,狭窄血管远端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出现局部供血区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最后出现心肌梗塞。多见于肥胖,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变的人。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胸骨柄后上部疼痛,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以上,服扩张冠脉血管的药物如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T的抬高以及在胸痛后4一6小时抽血查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或者肌钙蛋白高于正常值的两倍以上。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肌梗塞的机制较为复杂,尚没有较为准确的推断。
通常冠状动脉及内皮细胞的损害均可引起心肌梗塞。另外还有一种叫做血栓形成,也就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这类患者一般是因为血管内存在着大量的血液而出现缺血缺氧或者其他问题,进而引发心肌梗塞。并含有一定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精神紧张等,这都有可能造成心肌梗塞。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塞引起的原因是比较多的,如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不合理膳食、情绪激动等都可能引起。
可能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或者是冠状动脉和内皮细胞损伤的这种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还有一些比较高危疾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过度的肥胖,精神紧张,高血压,高脂血症都可能会造成心肌梗塞。
建议患者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以免病情发生恶化。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塞吸氧比较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具体分析如下:
心肌梗塞时,心肌细胞缺氧、乏氧,同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心动过速、心肌收缩力增加,会有需氧和供氧失衡,冠状动脉也会出现缺血、狭窄、痉挛等情况。由于冠心病患者会出现氧分压过低、二氧化碳分压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所以吸氧可以有效的改善心肌梗塞的症状,但一般情况下,心肌梗塞患者需要采用低流量的吸氧,而不推荐使用大流量的氧,同时还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得出的结果来调整吸氧的浓度和吸氧量。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肌梗塞的治疗方针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降血脂治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肌代谢的途径。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持续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变化及血压和呼吸。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通常来说,心肌梗死需要做心电图、心肌酶学、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三项检查。
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并伴有典型的心肌梗塞,例如心前区的持续疼痛、窒息、紧绷、濒临死亡、出汗等。心肌梗塞的诊断是正确的,应该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心肌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前间壁心肌梗死,一般是左前降支闭塞引起左室间隔心肌坏死,主要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恐惧、烦躁不安,或有濒死感、大汗等。部分糖尿病或长期服用止痛片对疼痛不敏感者,也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还有个别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常被误诊为胃穿孔、胰腺炎等急腹症,还有疼痛放射至上背部,可能误诊为骨关节炎。发病后需尽快至医院就诊,卧床休息,治疗环境应安静。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