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下肢动脉硬化通过触摸下肢动脉的波动情况来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下肢动脉硬化可以通过触碰下肢动脉的搏动来比较,如果一侧的脉搏减弱,或动脉震颤,则提示有动脉狭窄。B超可以观察血管的直径、厚度、血液流动速度,以判断动脉硬化的程度,同时还要做动脉CTA,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血管的狭窄程度,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
一般情况下,下肢动脉硬化要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其他检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肢体是否有任何不正常的肤色,触摸时会感到一种冰冷的感觉。行走负载测试呈阴性,下肢的肌力指标则明显比上肢低。检查胸、腰、下肢是否有畸形和活动障碍,是否有胸椎、腰椎、关节疾病等。
2、实验室检查:如果病人体内的白血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比率升高,说明有炎症。胆固醇、血糖、血脂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
3、影像学:
(1)超声:简单、方便、快速,血管超声能清晰地反映出血管内的血流流动和流向,从而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下肢缺血情况。
(2)MRI:主要是为了检查是否存在其它引起下肢症状的病变。在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血管瘤等病理改变时,影像清晰。
(3)静脉造影:下肢静脉是否阻塞,可以明确的判断出下肢的血管是否阻塞,从而判定其病变的部位和严重性。
(4)CT或CTA:CT或CTA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它能清晰地反映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从而明确其病变的性质,从而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4、其他检查:
(1)皮氧分压测量:测量局部组织的氧含量,可以间接地反映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判断缺血的程度。
(2)节段血管的收缩压测试:测量两个层面的下肢血管内的压强,并进行两组比较。
(3)测量体温:如果四肢相应位置的皮肤温差大于2°C,说明皮温下降一侧的血管流量下降。
(4)测量踝关节指标:ABI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血管外科检查手段,它是测量踝关节内的动脉压力(小腿后、脚后动脉)和肱动脉的收缩压力的比率。ABI的范围是0.9~1.3,轻微的心肌缺血是0.7~0.8,中等的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0.4。
一般情况下,动脉硬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如果是中老年群体,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三,则是由于动脉硬化的高风险群体;可以通过动脉彩色超声可以确定血管中的动脉和动脉,尤其是颈部动脉和四肢动脉,如果超声检查显示动脉壁有增厚,并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另外一些特殊的血管检查设备也能显示出动脉硬化的情况,比如踝肱比率,也就是踝关节的血压和肱骨的血压都在1.0以上,小于0.8就说明是下肢动脉出现了动脉硬化。
一般情况下,动脉硬化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查:
动脉硬化可以通过生化检查、血常规、X光片、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方式检查出来。超过40的患者,若发现有主动脉变窄或畸形,则说明有主动脉瘤。出现头晕、步态不稳定等症状时,应考虑是由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同时,运动后有心前区的疼痛或者有压力,也有可能是因为冠心病导致的。
动脉硬化检测检查颈部血管彩超、血脂。颈部血管彩超可以检查血管内壁是否有斑块,了解血管弹性的情况,还可以反应整个身子动脉的硬化等情况。而血脂可以发现是否有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等。
动脉血管硬化可就诊心血管科诊治,是由于血液里血脂增高,慢慢渗入血管壁后,引起血管壁脂化,长期以往导致血管硬化及斑块形成。饮食注意不要进食油腻食物,加强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