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可以吃恩替卡韦和护肝片吗

会员520530 50 已回复
近来查出大三阳,医生说我这个情况得做抗病毒治疗,想问一下大三阳可以吃恩替卡韦和护肝片吗?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超 主任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发热原因待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大三阳的患者如果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可以吃恩替卡韦和护肝片治疗,具有不错的疗效。
大三阳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以及乙肝核心抗体这三项指标检查结果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较为活跃,有可能引起了严重的肝损伤,需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并且达到了抗病毒的标准,则需要采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还可以服用护肝片加强疗效。常用的护肝片有葵花护肝片,由柴胡、茵陈、五味子、板蓝根、猪胆汁、绿豆等组方而成,其中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的生成,稳定细胞膜;柴胡能促进肝脏蛋白同化,增加肝糖原;茵陈能促进肝细胞的增殖,诸药合用,具有一定的预防并修复受损伤肝细胞的作用。
大三阳的患者还需做好定期复查,一旦发现有异常,要尽早诊治,给予护肝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大三阳的患者如果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可以吃恩替卡韦和护肝片治疗,具有不错的疗效。
大三阳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以及乙肝核心抗体这三项指标检查结果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较为活跃,有可能引起了严重的肝损伤,需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并且达到了抗病毒的标准,则需要采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还可以服用护肝片加强疗效。常用的护肝片有葵花护肝片,由柴胡、茵陈、五味子、板蓝根、猪胆汁、绿豆等组方而成,其中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的生成,稳定细胞膜;柴胡能促进肝脏蛋白同化,增加肝糖原;茵陈能促进肝细胞的增殖,诸药合用,具有一定的预防并修复受损伤肝细胞的作用。
大三阳的患者还需做好定期复查,一旦发现有异常,要尽早诊治,给予护肝治疗。

王超主任医师中医科北京友谊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发热原因待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乙肝大三阳如果其肝功能以及乙肝病毒DNA检测正常,是不需要服用该药的。因为如果肝功能正常时,过多服用药物也会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另外,乙肝大三阳病人一定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做腹部彩超,乙肝病毒DNA等检查。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患者描述的情况,患有乙肝大三阳,建议复查乙肝五项和乙肝DNA、肝功能检查的。如果乙肝DNA数量较高,说明有病毒复制,可以继续给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或调整药物治疗的,不能停。

蒋卫民主任医师传染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发热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疑似寄生虫等疾病的诊治。

不需要吃药,如果是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需要吃药的,服用不当反而会加重了肝功能损伤。乙肝大三阳说明有慢性乙型肝炎携带情况。如果肝功正常表明没有肝脏炎症活动,在饮食上就没有特殊需要注意的。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大三阳是指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出现了大量的复制和繁殖,可以口服恩替卡韦来进行治疗。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如果说出现了肝功能异常,乙肝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出现传播,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体液传播的,其中乙肝大三阳病人的病毒复制率以及传染力都是比较强的,同时可以伴有肝功能的异常,目前的症状相对较为明显。要服用药物进行抗病毒以及保肝药物治疗,治疗之后还应定期进行复查。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乙肝大三阳可以吃鱼。
乙肝大三阳患者都能正常食用鱼类,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只要不发生肝性脑病,无重度肝衰竭,便能正常食用鱼类了。如果出现了肝功能不全或者肝癌的话,就要注意不要吃鱼类。普通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大三阳肝炎患者均可食用鱼类。乙肝大三阳病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和伤害。乙肝大三阳患者在饮食上要先戒酒,忌辛辣,刺激性强,油腻、霉变食品、食物品种应丰富,营养药要平衡些。其次是适当运动,不要熬夜。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