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能引起颅内转移瘤

会员880865 已回复
公公被检查得了脑肿瘤,都快麻烦的得了神经病了,想问一下哪些原因能引起颅内转移瘤?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熊英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直肠癌、头颈部肿瘤及肝胆胰肿...
一般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颅内,就是通常的转移瘤;还有就是头颅周围组织器官造成的肿瘤,就像鼻咽癌、颈部的软组织肉瘤等直接侵入颅内,这种现象叫做侵入瘤。
有用0
相关问答

可能是胚胎发育导致的。胚胎在发育的过程中一些原始细胞或者是发生组织异位,而残留在颅腔内,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开始分化、增殖,逐渐发展为先天性的肿瘤。一般这种肿瘤生长比较缓慢,多是良性的,常见的肿瘤有脂肪瘤和颅咽管瘤、胶样囊肿等。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病情分析: 您好:颅内转移瘤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临床所见颅内转移瘤大多数为癌瘤转移,占90%以上。
意见建议: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有三条途径:①经血流,②经淋巴,③直接侵入,其中经血流为最多见的途径。转移途径和转移部位与原发瘤的部位有关。如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主要经血流转移,易在脑内形成多发转移癌。消化道癌瘤较易经淋巴系统转移,而播散于脑膜。病人年龄超过40岁,病情发展较快病程较短,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局限体征较重一般情况较差者,应首先考虑本病。由于脑转移来自肺者多见,应照肺像。如肺像发现肿瘤,或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者,诊断一般可以确立。

罗程外科湖北省中医院已帮助用户:49462
擅长:骨科脊柱股骨头

指导意见:你好,颅内转移瘤治疗困难,不易治愈。多主张综合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DC-CIK生物免疫治疗等,可缓解病人症状,延长生命。

  DC-CIK生物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良好疗效表现在:

  1.术后联合DC-CIK生物免疫治疗,有效清除术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小病灶,预防肿瘤复发转移。

  2.与放、化疗联合使用,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和感染率,提高放、化疗疗效。

  3.对于没有机会手术和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病人,通过大量的DC-CIK细胞重复移植,不但能迅速缓解肿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增加食欲、改善睡眠、增强体质等),延长生存期;而且还出现瘤体缩小甚至消失,或长期“带瘤生存”的大量病例。

  4.由于DC-CIK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患者还出现皮肤有光泽、静脉曲张消失、黑斑淡化、白发变黑等年轻化现象。

  DC-CIK生物免疫治疗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很小部分病例在细胞回输后2-10个小时内出现体温升高(37.2℃-38℃),一般持续时间2-10小时,可自行缓解,极少数高热病人使用解热药就可以完全缓解。

吴琼医师内科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肿瘤疾病的诊断、肿瘤的内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肿瘤镇痛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肾癌,膀胱癌

指导意见:你好,颅内的转移瘤如果确诊了,那么至少说明两点:一、患者一定是得了恶性的肿瘤;二、肿瘤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转移。

  也就是说分期上是比较晚的。治疗呢,首选是选择生物细胞免疫疗法,因为在这个阶段,所有治疗的目的就是缓解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各种癌症是通过两种细胞(DC和CIK细胞)来实现的。DC细胞能够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将其信息呈递给CIK细胞,而CIK细胞则能够通过呈递来的信息做到精确灭杀相应癌细胞。从其原理来看,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是一种注重彻底性的抗癌手段,能精确清理癌细胞。

  在临床上,生物细胞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细胞体外繁殖来增加其免疫细胞数量,不会产生排斥反应所以是最安全、最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对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延迟、减少癌症复发和转移有积极的意义,无论体质强还是弱,都适合做生物细胞免疫疗法。

吴琼医师内科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肿瘤疾病的诊断、肿瘤的内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肿瘤镇痛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肾癌,膀胱癌

指导意见:囊肿属于良性病变,对身体没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不做治疗或用中药调理,一般也没有什么特效药.有必要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张可娜护士妇产科巩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163698
擅长:妇产科

问题分析:你好,手术以后的话是需要进行后期治疗的,颅内转移的话这个是手术室没有什么好的效果。
意见建议:这个情况最好是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口服华蟾素片,配合珍奇扶正颗粒目前需要控制海参细胞。

黄培医师内科襄阳市瑞京糖尿病医院已帮助用户:157701
擅长: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糖原贮积病Ⅱ型,糖原贮积病Ⅰ型,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